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大清话事人> 第223章 后果很严重,相当于在精神上,刨了大清的祖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3章 后果很严重,相当于在精神上,刨了大清的祖坟(2 / 2)

“煤炭产量如何?”

“绝不亚于长兴煤矿,而且煤层浅、质量高。我出手了一部分,换成了粮食盐巴和衣物。其余的都露天储存,等您的安排。”

“很好。”

李郁没有吭声,待打完眼前最艰苦的这一仗后。

他考虑在皖南当涂县城以北(今天的马鞍山),大开铁矿。

马鞍山铁矿,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巨型铁矿。

在李郁的计划当中要在此地建成完备的李氏重工业,优点很明显:

靠长江,运输便利。

就近开采铁矿石,便利!

背靠江宁,生活便利!

当涂县城、江宁城、还有长江制水权在手,此地安全无虞。

……

安徽煤矿资源丰富,寿州的八公山煤矿(今淮南)是整个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矿。

只不过在江北,李家军暂时还够不着。

不过没关系,将皖南池州和铜陵的煤矿开采出来通过长江水运,也足够麾下钢铁产业的需求了。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李郁深知后世的一个不入流乡镇钢铁厂,放到这个时代都是帝国精华!

江南起家,只要能站稳脚跟,后期潜力无穷。

但是光有江浙的钱粮,是撑不起强大军队的。整合安徽,就接近完美地盘了。

按照李郁的战略设想,取江南之钱粮,安徽之煤铁,再吸纳苏皖北部的兵源,

用后世创业圈时髦的话讲,拥有了充沛的私域流量,打造完美闭环!

苏皖两省北部都属于“传统创业区”,诞生过许多的帝王将相,盛产悍将悍卒。

大清朝每年治河的一半经费,都投入在这个区域。

【此时,黄河是从江苏北部入海,走的是淮河古道。咸丰年间决堤大改道,才走了山东入海。】

不是因为皇上心善,而是因为害怕。

黄河每决堤一次,创业区就会涌现一批白手起家、一呼百应的枭雄。

朱重八的破碗一摔,天下就四分五裂。

刘邦的嫂子一刮锅底,阿房宫就要冒烟。

以上战略构想很完美!

然而前提是~打赢眼前这一仗,全歼京师八旗!

……

当晚,王六星夜离开。

李郁给他的任务是,在皖南起事,不必攻打州县城池,只要洗劫官府的征粮运粮队伍。

京旗的粮草必定是由池州府太平府供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