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军渡过第聂伯河开始,战局就已经没有悬念了。
僵持,联军输。
进攻,联军输。
撤退,联军还是输。
……
从9月1日开始,连续十余天的进攻,联军伤亡超过50万人,毫无进展。
士气低落,不得不后撤10余里扎营。
然而,一个更令人恐怖的消息传来:赫尔松要塞遭遇进攻!紧急求援!
距离赫尔松最近的弗朗茨二世迅速抽调4个师前去救援。
……
在9月3日。
35艘吴军蒸汽战舰突然抵达第聂伯河入海口,轻松击毁联军小型巡逻船5艘。
然后,
掩护8000名奥斯曼步兵划着舢舨登陆。
次日,
海陆并进,进攻赫尔松。
威灵顿准将指挥麾下士兵,一边死守,一边求援。
他倒也不是很紧张,因为赫尔松棱堡虽不算一流坚垒,也是标准的六角棱堡,外绕灌水宽沟,内置炮台。
……
威灵顿透过射击孔望向外面,有些困惑。
“外面的奥斯曼人在干什么?”
“挖地。”
“挖地做什么?”
纵然是机敏如他一时间也反应不过来挖壕沟的意义,难道是打算长期围困?
就这样。
奥斯曼人白天不停地挖,晚上点燃篝火继续挖。
次日清晨,
威灵顿终于明白了,敌军这是打算直接冲到棱堡前的灌水宽壕前啊。
……
棱堡枪炮齐鸣,但很快,士兵们就意识到枪炮奈何不了这帮土拨鼠,只能打的松散的黑土层四处乱飞。
几名罗刹军官建议出城作战,但被谨慎的威灵顿拒绝了。
不远处,敌军的几门火炮瞄准了堡门。恐怕己方刚一冲出去,就会挨开花弹。
吴军观察员一身泥水,泡在壕沟内,表情纠结。
积水太严重。
脚下是松散的黑土层,又位于入海口。
地下水位太高了!
这是个很大的麻烦,没办法,只能靠人力以木桶不停的舀水泼出去。
……
好处是土质松软,挖掘速度飞快。
吴军战舰卸下了10门舰载炮,提供火力支援,瞄准堡门,确保敌军没法突然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