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邓辰的近两万兵马,已经在武关道行进了近二十天时间,山顶上斥候的补给怎么办?
武关道两边又不都是崇山峻岭,也有平缓一些的山头。
那时,派出的斥候小队就会返回大军中,另有二十个斥候顶替他们继续探查。
可以说,如果这次邓辰能够取胜,第一功非斥候莫属。
从进入武关道开始,斥候便潜行于两侧山顶。
他们用望远镜,一寸一寸地搜索每一个山头,每一面山坡,数百里的翻山越岭……
结果,他们还真在靠近武关处的山顶上,发现了隐藏很好的木架,以及木架上的滚木擂石和易燃物。
怎么办?
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搜索这些滚木擂石的附近,是否藏有伏兵。
结果没发现伏兵。
接到了他们的旗令信号,山谷中的大队人马,行进速度顿时缓慢了下来。
当然,这缓慢是要有理由的。
大批量的马车需要更换车轮,队伍自然要停下来。
否则被樊稠的斥候发现大军竟然原地踏步,必然会心生疑虑。
换了一天半的车轮,才磨磨蹭蹭地抵达了距离武关十里的宿营地。
樊稠对此自然没有产生一点怀疑。
走武关道,一天走二十里,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要修理车辆,速度更慢也正常。
用这样的障眼法,都是为了山顶上的斥候争取时间。
为何?
虽然没有发现伏兵,可那些滚木擂石总要从木架上搬下来吧?
当然,直接砍断绳索,把滚木擂石倾泄到山下去,倒是容易。
反正山下的护民军只要避开滚木擂石的覆盖范围就行了。
可为什么山上没有伏兵?
说明伏兵不需要一直埋伏在这里,他们必然有通向这里的道路。
那山上的斥候为什么不将计就计,在这里打樊稠伏兵一个埋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