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炜则对整个斩首小队下达了准备攻击的战斗命令。
“所有人准备战斗,花机关枪,快慢机全部顶上膛火,一旦开火就给我把三八大盖全扔了,用背包里面的花机关冲锋枪和快慢机给我打,用近战火力干死日本人!”
斩首小队的官兵随即都将身后背包中的花机关枪和快慢机上了膛,一些弟兄也将日造手榴弹或者巩造手榴弹拔掉了保险丝,拉开了手榴弹盖,藏在了袖子里,只等一开火就丢出去给日本人来个开门红。
等到这一切准备完毕,何炜果断的下令继续前进,于是,这一斩首小队,遂又大摇大摆的在公路上行军,向第十八旅团的司令部和朝香宫鸠彦王的宿营地开去。
............................
在隆隆的炮声和帐篷中此起彼伏的电话响铃声中,第十八旅团司令部内的军官完全没有注意到公路上开来的斩首小队,旅团司令部甚至连卫兵都没有几个,这也是日军步兵旅团的特性所决定的,无论是日军的旅团,还是中国军队的步兵旅,都没有什么直属部队。
主要组成人员就是军官和勤杂兵,现在前沿吃紧,第十八旅旅团旅团长井书宣时开上前沿时又带走了一批士兵和参谋军官,本就不多的人手更加吃紧,第十八旅团的司令部自然是忙的像开了锅一样,帐篷内灯火通明,对帐篷外的警戒工作哪里还顾得上。
何况,第十八旅团旅团部的军官们也不会认为身处后方腹地的旅团司令部会遭到中国军队的攻击,跟何炜手下的特务营军官一样,日军的军官也对斩首突袭战术一无所知。
而朝香宫鸠彦王的宿营地就大不相同,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了斩首小队。
朝香宫鸠彦王的宿营地前,日本陆军步兵第十六师团步兵第三十三联队第八中队中队长天野乡三中尉,吹着凛冽的寒风,心满意足的打了个饱嗝,拍了拍被从中国村子中抢掠来的鸡鸭鱼肉填满的肚子,颇有豪情的挥舞着自己的军刀在宿营地前练习着刀术。
半个月前,天野乡三刚刚接替了中队阵亡的上一任中队长,成为了第三十三联队第八中队的领导者,本已做好了和中国军队死战到底的他,却在几天前被前来句容和汤山一线的朝香宫鸠彦王看中,连同一整个第八中队都被选作了朝香宫鸠彦王的护卫中队、
于是,天野乡三就带着他的中队脱离了一线战场,护卫在朝香宫鸠彦王左右。
和朝香宫鸠彦王比起来,这名区区的中尉显然只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然而,就是这名小人物,却也在那场震惊世界的金陵惨案中留下了臭名昭着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