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心学的弊端(求订阅)
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想法。
这富商这般感慨,朱由校完全可以理解,哪里经济发达,那里商人地位自然就高,明末江南资本主义都萌芽了,商人地位自然会高不少。
许多人通过经商赚取的收益远远高于当官,因此把商贾作为第一营生。乃至在南直隶徽州等地出现了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的风俗,
也正因为江南商贾众多,商人势力大,导致了许多官员也与商人有染,甚至许多读书世家也会让庶子等人专门做生意,嫡子读书当官的习俗。
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商人一旦崛起,势必需要有人为他们发言,这便是心学崛起的原因之一。
“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王阳明的话我也听说过,说的是不管从事士农工商,都是为了将自己的内心品质锤炼出来,成为一个更高尚的人。”
这句话朱由校也听过,所以也随口解释起来,王阳明这么一说就把士农工商的地位说平等了,再也没有谁高谁低的区分。
“是的,李梦阳也曾说过,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王阳明死后,他的徒子徒孙们便到处宣扬其学说,说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此言一出,江南商贾无不奉为圭臬。纷纷说只要自己一心向善,虽然经商也可成圣,跟读书人没有什么两样。”
朱由校一听暗暗心惊,还是那句话,位置决定想法。
作为商人听到后自然欣喜若狂,觉得有为自己说话的理论了。那作为一直把程朱理学奉为圭臬的读书人呢,他们怎么能接受这些歪门学说,想必定会纷纷打压,是为异端。
那作为他这个皇帝呢,心学的传播确实可以提高商人的地位。
但他前后思量下,觉得心学目前对朝廷是没有半分好处的。
程朱理学再怎么不好,但相比孔孟之道而言,它对士大夫的品行节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