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些方法不仅耗时费力,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见效极为缓慢。
往往等到蝗灾被控制住,百姓们辛苦一年种植的粮食也早已被蝗虫啃食殆尽。
没有了粮食,饥荒必然随之而来,百姓们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饿殍遍野的惨状随时可能上演。
每当这种时候,天子往往要下罪己诏,深刻反思自己的德行是否有亏,以天子之尊向天下百姓谢罪,以此安抚民心。
只是,那些因灾丧生的百姓,却再也无法重返人间,徒留亲人在世间悲痛哭泣。
更为严峻的是,蝗灾扩散的速度极快,短短数日,便可能蔓延至周边郡县,受灾范围不断扩大,局势愈发危急。
几个被召集来的肱骨大臣们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无奈,一时之间,谁都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最后,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覃相身上。
覃相自然明白众人的意思,他微微抬眼,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皇上焦急的面庞上。
他沉思良久,斟酌再三,而后沉稳地提出,明日早朝再详细商议应对之策。
言罢,众人皆默默点头,带着满心的忧虑,缓缓退出大殿,只留下皇上在空荡荡的大殿内,独自踱步沉思,神色凝重。
皇上的神色瞬间黯淡,眼中满是疲惫与无奈。
他微微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把满心的焦虑与无力都咽下,沉默良久,缓缓地点了点头。
于这深宫内,他自幼熟读经史子集,知晓古往今来,面对蝗灾这等天灾。
无数仁人志士、贤君良臣都曾绞尽脑汁,却依旧收效甚微。
他明白,实在无法苛责眼前这些忠心耿耿、同样殚精竭虑的肱骨大臣。
可他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肩负着天下苍生的福祉,坐拥四海之疆土、万千之臣民。
此刻在这来势汹汹的天灾面前,竟也同样无计可施,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油然而生。
如今,事态紧急,他竟只能将那微茫的希望,寄托在覃家那个尚未褪去稚气、未及笄的小丫头身上。
这般念头刚一浮现,皇上的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强烈的羞愧。
他不禁暗自思忖,朝堂之上,文臣武将济济一堂,皆是朝廷精心选拔、寄予厚望之人。
平日里,他们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意气风发,满腹经纶,谈及治国安邦之策时滔滔不绝。
可如今面对这关乎百姓生死存亡、社稷安稳的蝗灾,竟集体陷入了僵局,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能解燃眉之急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