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锦绣郡的声名如春风般远扬,朝堂上反对建造学院的声音,也如残雪般渐渐销声匿迹,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
今日,覃守正与苏锦韵正是为此事而来,与宁辰逸共同商讨在承霄各郡推广学院的具体计划。
期望能将锦绣郡学院的成功模式,如星星之火,燃遍承霄国的每一个角落。
科举制度虽能为朝廷选拔人才,犹如沙中淘金,可其流程冗长繁琐。
恰似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从县试到殿试,需耗费学子们数年的宝贵光阴。
许多寒门子弟为了备考,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艰辛的求学之路。
节衣缩食,忍受着生活的困苦,四处奔波,如同漂泊的浮萍。
即便如此,仍有无数寒门子弟因家境贫寒,连基本的读书机会都遥不可及。
众多人才就这样被无情地埋没,如遗落在黑暗角落的明珠,黯然失色。
而在各郡建造学院,不仅能系统地培养人才,为更多怀揣梦想的人打开知识的大门,提供学习的机会。
还能让朝廷如敏锐的猎手,更快发现可用之才,极大地改善人才选拔的现状,为承霄国的未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人正讨论得热火朝天,仿佛要将整个承霄国的未来都规划在这小小的书房之中。
一名小太监神色匆匆,脚步急促地走进书房,打破了这热烈而专注的氛围。
他先恭恭敬敬地向三人行了大礼,额头微微沁出汗水,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而后声音略显紧张地禀道:“陛下,锦瑞昭王在外求见。”
宁辰逸闻言,手中的毛笔瞬间一顿,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墨汁在宣纸上晕染开来,形成一个深色的墨点,如同他此刻心中泛起的涟漪。
他脸上闪过一丝惊讶,那惊讶如同一朵瞬间绽放的花朵,转瞬即逝。
他抬眸下意识地看向覃守正,试图从覃相那深邃的眼眸中寻得一丝线索,仿佛他的眼神中隐藏着解开谜团的钥匙。
太上皇在位时,覃芊落但凡有新想法、新计划,都会径直给覃守正,几乎从未来过御书房。
此次主动求见,实在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如同平静湖面投入巨石,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稍作思索后,宁辰逸立刻吩咐:“快请昭王进来。”
心中暗自琢磨,究竟是什么重要的事,竟让覃芊落亲自前来。
覃守正轻抚胡须,原本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好奇,那好奇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短暂而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