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还会武呢?真没看出来啊!
对了,原作中有提到过,阿娘常年在海岛闭关,也就是说她的确会武。
真羡慕这些有能力自保的人,不像她,就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女子。
......
而另一边,北齐皇宫,天启宫中,被一片凝重的气氛笼罩着。
此时静静躺在御榻上的乔惜,生命的气息已微弱至极。
汤药尝试着各种投喂,均无法下咽。
即便是墨砚舟亲自以口渡药,也仅是徒劳,药液很快便从她口中溢出,令人心急如焚。
太医署的全体医官倾巢出动,最终,唯有李太医的金针术,勉强吊着她最后一口气。
向来沉稳的墨砚舟,此刻面容上显露出了罕见的焦虑,他质问:“怎会如此?”
李太医沉重地叹息:“不知为何,陛下似乎失去了求生意志,自主意识拒绝苏醒,情况危急,恐怕...”
“不会的,她不会的!”墨砚舟回到床边,坚定地握住乔惜冰凉的手,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一定有办法的!”
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略显沙哑:“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李太医犹豫片刻,透露:
“三年前,老朽云游出海,返程时偶然听闻一世外高人,能施枯木逢春、起死回生的奇术,或可救陛下一命。”
“当真?此人何在?”
此话一出,墨砚舟急切地追问,殿内众人也露出了一线希望。
一直沉默,许久未有动作的方姨,突然站起身,径直走到李太医面前。
向他确认:“老大人,您指的可是九重山那位老道?”
李太医微微颔首:“正是,但听闻那道人极少下山,且有一年只救三人的规矩。”
不远处,另一位太医听后,叹息着,道出了众人心中的担忧:“如今已近年关,怕是名额已满。”
墨砚舟目光决绝:“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全力以赴,不留遗憾。”
就在众人觉得无望之际,方姨意味深长地看向墨砚舟:“墨相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
墨砚舟不疑有他,点头应允,随之二人移步至隔壁寝殿。
方姨轻合上门,“奴知墨大人对陛下之心,但此人,与陛下有些渊源,必不会出手相救。”
“此话何意?”
方姨微微抿唇:“说来话长。”
墨砚舟轻叹:“无论如何,我都要试一试!”
“既如此,奴这就替大人准备所需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