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说的‘电’,是否就是雷雨天那天空中的霹雳?若能引下来为我所用,黑夜便能如白昼,机器也能自行运转?”
“陛下,这‘蒸汽机’的原理,是否与烧水时壶盖跳动相似?若能放大,岂不是能驱动车船,甚至……飞天?”
“陛下,这‘元素周期表’真是神来之笔!世间万物,皆由这些微小的‘粒子’构成?那火药的威力,是否还能再提升?”
秋兰的问题,常常让李承乾惊叹不已。他意识到,自己捡到了一个真正的宝藏。他倾尽所能,将自己脑海中关于现代科学的知识,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技术,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秋兰。而秋兰,则像一块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些知识,并以惊人的速度将其转化为现实。
她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更是一个创造者。在李承乾的支持下,秋兰组建了一个以女性为主的“科学院”——最初只是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数百名研究员、分工明确的庞大机构。她们被称为“女官”或“博士”,在这个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她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颠覆。
正是秋兰和她的团队,将李承乾模糊的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从最初的改良火药,制造出威力更大的滑膛枪和前装火炮,到后来突破瓶颈,研制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步枪——采用金属定装弹、旋转后拉式枪机的“大夏一式”步枪。紧接着,马克沁重机枪的咆哮响彻了战场,让游牧民族的骑兵冲锋变成了自杀式的表演。
然后,是“鲲鹏”轰炸机。当第一架由木材、钢管和帆布构成,却能携带着数百公斤炸弹,翱翔于万米高空的钢铁巨鸟出现在战场上时,所有的敌人都为之战栗。那遮天蔽日的轰炸,将传统的城防和阵型彻底碾碎。
再后来,是“游隼”战斗机,争夺制空权,护航轰炸,驱逐敌方的简陋热气球侦察兵。“信天翁”直升机,虽然简陋,却在山地运输、伤员救护、特种作战中发挥了奇效,其悬停和垂直起降能力,在这个时代简直如同神迹。
甚至,连李承乾都没想到,秋兰团队的进度如此之快。无人机技术,原本只是他随口一提的概念,如今已经有了雏形,小型的“蜂鸟”无人侦察机已经能够执行战场侦察任务。而直升机的技术,在秋兰近乎偏执的钻研下,已经接近了他前世记忆中二战后期甚至冷战初期的水平,采用了更先进的旋翼设计和功率更大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