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笼罩着县衙,赵政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心中反复权衡着前往京城的利弊。突然,他停下脚步,目光投向一旁的苏然,神情凝重地说道:“苏然,你师傅精通看相之术,想必你也有所涉猎。如今我有意进京,身边这些跟随多年的官吏兄弟,我想让你仔细相看一番,瞧瞧哪些人适合随我进京闯荡,哪些人更适合留在清风县继续为百姓做事 。”
苏然听闻,立刻拱手领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与兴奋。他深知此事责任重大,关乎着众多兄弟的前程。
第二日清晨,县衙的庭院里,阳光洒在一众官吏身上。苏然站在台阶之上,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他首先注意到了李县丞,此人平日里兢兢业业,处理政务一丝不苟。苏然仔细端详其面相,只见他眼神沉稳,额头宽阔,印堂光洁,隐隐透着一股清正之气。苏然暗自思忖,李县丞为人正直,且有丰富的理政经验,若能一同前往京城,必能在复杂的官场中助大人一臂之力,于是将他列为进京的合适人选。
接着,苏然看向负责刑狱的张捕头。张捕头身材魁梧,眼神锐利,透着一股英气。然而,苏然观察到他的眉骨略显高耸,性格中似有几分急躁冲动。京城官场波谲云诡,行事需格外谨慎沉稳。权衡之下,苏然觉得张捕头留在清风县,凭借他的高强武艺和果敢性格,更能维护地方治安,保障百姓的安宁。
随后,苏然的目光落在了年轻的文书小周身上。小周生性聪慧,思维敏捷,写得一手好文章。但苏然发现他的眼神中偶尔闪过一丝浮躁,根基尚浅。京城的繁华与官场的复杂,或许会让他迷失方向。因此,苏然认为小周应留在清风县,继续磨练,积累经验,待他日成熟,再谋更好的发展。
就这样,苏然逐一观察着每一位官吏。他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微微点头,心中不断权衡着每个人的特质与未来的发展。一天的时间转瞬即逝,傍晚时分,苏然终于完成了对所有人的相看。
他带着写满名字的名册,匆匆来到赵政的书房。赵政正在烛光下翻阅公文,见苏然进来,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卷,目光急切地问道:“苏然,相看之事如何?”
苏然恭敬地呈上名册,说道:“大人,我已仔细相看。李县丞、王主簿等十人,或沉稳干练,或才思敏捷,适合随大人进京,在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抱负。而张捕头、周文书等人,留在清风县更能发挥他们的长处,继续为这一方百姓造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