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汪海吝说的那样,他们自己没有这个觉悟,舍身救人那是不可能的,为了成全大我牺牲小我是不可能的,于是就觉得不可能,甚至带有鄙夷质疑这一切。
他们只能自我的、向下的,去寻找一个足够“俗”的、落地的,他们能体会到并且觉得能支持的理由,是因为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认为只有这样的理由,才可能发生这样的行为。
相比于菜,这货西是纯纯的坏。
他不仅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还天然预设了一个潜藏的荒谬前提。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在面对同胞落难时,生性便是麻木、被动甚至怯懦的?必须依赖外来的、“更高级”文明的“启蒙”与“感召”,才能激活他们心底的“良知”?
这是一种对这片土地上华夏精神内核何其巨大的误解与轻蔑!华夏史观在他们心中是一片荒漠。
有句话说的很好:
“以复仇的民族主义掩盖大爱的国际主义!”
更为吊诡的是,《东极岛》上映后,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好评”浪潮,“演技炸裂”、“感动落泪”、“年度大片”等标签充斥网络。
这种奇异的热捧现象,生动地诠释了“倌唬次郎”们含金量的荒诞走高。
李琦挂完电话,想了想,又打给小雷石,“我有个请求,我有一个人,你能不能以派拉蒙的名义请他过去谈一下合作?”
“对,具体什么样的合作无所谓,反正就是吹捧他,让他以为自己很厉害,可以在米国立住脚,最好能让他在米国发展,反正让他没有功夫拍电影就行......”
“我明白了,您放心,我这边来安排。”
......
挂完电话,李琦拨通了在派拉蒙影业工作的朋友小雷石的电话。
“小雷石,有个人,你帮我个忙。”李琦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我想请你以派拉蒙的名义,联系他,谈合作。”
“对,具体合作内容、项目大小都不重要。核心是——吹捧他,抬高他,让他产生一种错觉:他的才华在好莱坞也能大放异彩,在米国发展才是他的星辰大海。
总之,让他沉浸在这种虚妄的国际化畅想里,最好…忙得根本没心思也没精力,再回国拍电影就行。”
电话那头传来会意的笑声:“懂了,Mr Li,这事儿我会安排得天衣无缝,‘捧’到让他乐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