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琦与两位领导进行着关乎未来的午餐密谈时,太平洋彼岸的好莱坞,却笼罩在一片谨慎而压抑的氛围中。
此前由李琦暗中推波助澜引发的日资风波,虽然表面上随着索尼哥伦比亚的妥协而暂时平息,但裂痕已然产生,信任已然受损。
各大制片厂的高层都在重新评估与日资合作的风险,行事变得格外小心。
然而,就在这微妙的时刻,一则爆炸性新闻如同投入火药桶的火星,瞬间引爆了好莱坞乃至全球娱乐媒体的头条——由派拉蒙影业和华夏璀璨娱乐联合投资、筹备已久的战争史诗巨制《决战中途岛》,正式在好莱坞高地举行盛大的全球新闻发布会!
作为一部聚焦太平洋战争转折点的超级大片,其本身就吸引了无数电影人和历史爱好者的目光。
而在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宣布启动,其背后的含义不言而喻。
这无疑是华夏资本在好莱坞的一次高调亮相,更是对不久前日资试图干预好莱坞创作自由的一次有力回应!
相比二十年后,当本子动漫、游戏、流行文化在米国年轻一代中拥有高达75%左右的认同感时,2000年代初的米国社会对本子的情感要复杂得多。
对于经历过二战或受父辈影响的50岁以上的米国人来说,本子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行为是深刻的创伤记忆。
他们对本子国内近年来某些势力试图美化侵略历史的“历史修正主义”倾向本就心怀不满,再加上80、90年代那场惨烈的日美贸易战(本子曾一度威胁到米国经济霸权)留下的阴影,大多数中老年米国人对本子持保留甚至负面态度。
而好莱坞的权力核心——各大制片厂的掌舵人、资深制片人、顶级导演——恰恰多是这个年龄段的人。
在他们以及许多米国本土演员和导演看来,本子资本此前试图“指手画脚”的行为,无异于“儿子”爬到“老子”头上撒野,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挑衅!
如今,《决战中途岛》的启动,给了他们一个绝佳的宣泄口和表达立场的舞台。
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得近乎沸腾。
闪光灯此起彼伏,记者们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
许多记者甚至不需要片方公关的暗示或“车马费”,就自发地、争先恐后地报道此事,言辞间充满了对本子的批判和对创作自由的扞卫。
“好莱坞的创作自由神圣不可侵犯!任何外部势力,无论来自哪里,都无权对我们的拍摄内容指手画脚!”
一位资深影评人在接受采访时义愤填膺。
“当儿子的就要有当儿子的觉悟!什么时候轮到他们来对好莱坞的选题发号施令了?”一位参与影片筹备的米国制片人私下对记者吐槽,这话很快被登上了小报头条。
“他们(本子)只是收购了一家电影公司,不是整个好莱坞都是他们的了!搞清楚自己的位置!”一位好莱坞老牌导演在社交媒体上发声。
更有甚者,一些激进的媒体直接用了极具侮辱性的标题:“How dare the dog bark at its master?(狗东西,敢冲着主人叫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