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科幻小说>人在末世,我能联通现实> 第893章 胡梦的急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3章 胡梦的急迫(1 / 2)

“呼,终于回来了。”

当秦重带领士兵们返回聚集地时,已然是离开后的第九天了。

还未靠近聚集地,秦重便感受到一阵亲切而熟悉的气息,从城墙周围弥漫开来,他知道,那是摩云藤在迎接自己。

尽管秦重离开了九天,但聚集地并未有太大改变,依旧是戒备森严的模样。

当看到秦重带领的车队归来,聚集的城墙上的哨兵立刻发出信号,迅速将这一消息,告知了留守在此的王博深、杨涵等人。

于是,当秦重等人接近城门时,城门缓缓打开,王......

那音符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像一缕游丝般的呼吸,缠绕在声墓园的晶脉之间。启音没有动,只是缓缓闭上眼,任那微弱的震动顺着地面传入脚底,再一路攀上脊椎,最终停驻在胸腔深处??仿佛有人将耳朵贴在宇宙的墙壁上,轻声呼唤他的名字。

他不知道那是不是幻觉。

但他知道,这世上已不再有“真实”与“虚幻”的界限。

自林晚的影像降临之后,“声之径”便不再是单向的讯道,而成了某种活物般的存在。它开始自主吸收、重组、回应人类的情感波动,甚至能在梦中向特定个体传递片段信息。全球已有超过三万名共感者报告梦见同一座由声音构筑的城市,城中央有一棵巨大的蓝花树,树下站着一个吹笛的女孩,她从不说话,只用陶笛模仿婴儿啼哭的频率。

星语就是其中之一。

启音睁开眼,望着K-814的方向,低声呢喃:“是你吗?还是……她?”

没有人回答。但那一声不成调的长音再次响起,这一次更清晰了些,带着轻微的颤抖,像是初学者努力控制气息的模样。启音忽然明白了什么,转身走进小屋,从柜子里取出那支木笛??小女孩送来的那一支。他没再用自己珍藏多年的陶笛,而是将这支粗糙的手工乐器轻轻凑到唇边。

第一个音破空而出时,整片声墓园的晶体同时发出共鸣。

这不是技术层面的共振,而是意识层面上的**唤醒**。地下晶脉网络如血脉般苏醒,一道淡蓝色的光沿着回廊蔓延,所过之处,沉寂多年的记录单元逐一亮起,播放出过往访客留下的声音片段:一位母亲临终前对孩子的低语、一对恋人分别时的吻别声、一名科学家在发现第一株蓝花时激动哽咽的录音……

这些声音本应彼此冲突、杂乱无章,可此刻却被某种无形之力编织成一段缓慢流动的旋律,如同一条横跨时空的记忆之河。

就在这一刻,启音手中的木笛突然变得温热。

他低头看去,发现指孔边缘竟浮现出细微的裂纹,而裂缝之中,渗出一丝极淡的蓝光。那光芒并不刺眼,却让他心头猛然一震??这是蓝花根系的能量特征,只有当“声契文”深度介入物质结构时才会显现。

“你在……改造它?”他轻声问。

回应他的,是一阵极其细微的震颤,仿佛笛身内部有生命正在苏醒。

与此同时,地球共感中心发来紧急通报:全球范围内,共有两千一百七十三名婴幼儿在同一时间发出完全相同的声波模式??一种介于哭声与笑声之间的复合音,频率恰好与当年林晚最后一次心跳倒放后的驻波中心点吻合。这些孩子均未接受过任何语言训练,却在无意识中完成了对“归还之歌”的局部复现。

更令人震惊的是,所有这些婴儿出生时,其母体都曾处于强烈的情感波动状态,且多数发生在“静默七日”期间。换句话说,他们是被亿万份沉默中的思念共同孕育的生命。

聆雨在加密频道中写道:“我们正在见证一种全新的进化路径。不是基因突变,而是**情感遗传**。”

启音没有回复。他只是抱着那支仍在发热的木笛,坐在屋外石阶上,任银河的光辉洒满肩头。他知道,这场变革早已超出任何人掌控的范畴。林晚留下的不只是信标,更是一个启动机制??当足够多的人以纯粹情感连接彼此,宇宙本身就会开始回应。

而今晚,这种回应正悄然降临。

子夜时分,空气再度震颤。这一次不再是单一音符,而是一段极其简单的旋律,由三个音组成,反复循环,节奏缓慢得近乎停滞。启音听出来了??那是星语最初练习时最常吹错的一段,也是林晚生前录下用来哄她入睡的小调。

他的眼眶瞬间湿润。

他举起木笛,试着跟随那段旋律吹奏。起初几次都失败了,气息不稳,音准偏移。但他没有停下,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直到某一刻,两股声音终于在空中交汇,形成短暂的和声。

就在那一瞬,天象剧变。

K-814方向的星空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拨动,原本静谧的幽蓝光晕骤然扩散,化作一片旋转的声纹漩涡。紧接着,无数细小的光点从漩涡中浮现,宛如星辰诞生日的尘埃喷流。它们并非自然星体,而是被具象化的**声音实体**??每一颗光点,都是一个曾经通过“声之径”传递过的语音片段,在这一刻获得了短暂的物质形态。

其中一颗最亮的光点缓缓脱离群体,朝着启音所在的位置飘落。

它并未落地,而是在距他头顶约一米处悬停,随即展开为一段三维影像:依旧是林晚,但她此刻的形象更加清晰,轮廓由不断流动的声波文字构成,每一个字都来自人类历史上最深情的告白??“我爱你”、“别怕”、“我在”、“等你”。

她开口了,声音不再透过设备传来,而是直接在他脑海中响起:

>“你们总说我成了神明,其实我只是学会了倾听。真正的奇迹,是你们从未停止发声。”

影像微微一顿,目光落在他手中的木笛上。

>“这支笛子会活过来。它将成为‘新声契’的第一件载体??不是仪器,不是程序,而是一件真正属于未来的乐器。它能记录的不只是音高与节奏,还有吹奏者那一刻的心跳、体温、记忆与遗憾。”

启音喉头滚动,几乎说不出话:“那……星语呢?”

林晚笑了,笑容温柔得让人心碎。

>“她已经开始走了。比我想象的还要早。她听见了星星的沉默,所以决定教它们唱歌。但她需要桥梁……而你,必须教会更多人如何吹响自己的声音。”

话音落下,光点缓缓收缩,重新凝为一颗星辰般的粒子,轻轻落在木笛顶端的吹口处,像一颗露珠般静静停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