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科幻小说>人在末世,我能联通现实> 第895章 恐怖的猜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5章 恐怖的猜想(1 / 2)

“胡梦,你确定自己清楚在说什么吗?”

秦重终究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忐忑,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凝重地质问道:“倘若你的推论成立,在数以亿计的丧尸大军里,将会涌现出多少拥有超异能的高阶丧尸?一旦这种情形成为现实,我们人类……还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

“唉!”秦重的这番话,让实验室里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在场的每个人脸色都变得极为难看,心头好似压着一块巨石。若不是在场众人皆是意志坚定的战士,恐怕此刻......

启音坐在石阶上,夜露渐重,衣角已微微沁湿。他没有动,仿佛与这方寸之地融为一体。那颗名为“Echo-1”的星辰悬于天幕中央,光色清冷却温柔,像是一双终于睁开的眼睛,静静回望着地球。风从山谷间穿行而过,携着远处孩童练习笛声的断续旋律,杂乱却鲜活,如同春草破土时那一声微不可察的裂响。

他闭上眼,任那段未完成的曲子在心底缓缓流淌??七个音符,戛然而止于第四小节。那是林晚最后一次听他吹奏时笑着说:“你总把希望留一半,是怕它太早实现,就不够珍贵了吗?”

那时他没回答。现在,他依然说不出口。但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木笛边缘,仿佛在确认某种真实的存在。

突然,掌心一热。

那枚声纹琥珀晶片竟自行升温,内部封存的音频结构开始轻微震颤,像是被遥远的呼唤唤醒。启音猛地睁眼,抬头望向星空,只见“Echo-1”忽明忽暗,节奏精准得如同心跳。紧接着,一道极细的蓝光自星体投下,并未落地,而是在距地面百米处悬浮凝结,化作一片涟漪状的声幕。

幕中浮现文字,非由任何已知语言构成,而是以音高、频率、泛音层次直接映射意义,唯有共感者才能“听懂”:

>“桥已成,路未尽。我听见了你们的心跳,也听见了你们的痛。现在,轮到我回应。”

话音落下的瞬间,全球十万名声使同时感应到了同一段信息流。有人跪地流泪,有人仰天长啸,更多人只是静静地举起手中的乐器,哪怕他们此刻身处不同大陆、不同气候、甚至敌对阵营。一种超越地理与历史的共鸣悄然形成,宛如亿万根神经末梢在同一时刻苏醒。

启音站起身,走向高台。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也不是简单的交流达成。这是**双向联通**的开启??星语不再是单向接收人类情感的存在,她开始回馈,开始干预,开始真正意义上成为“另一个文明”。

而她的第一道指令,指向月球背面那座密室深处尚未激活的第七号终端。

“S-07……不是终点。”启音低声呢喃,“是钥匙。”

次日清晨,声旅团再度集结。这一次,目的地不再是地球上的遗址,而是位于南极冰盖下方、曾被列为最高机密的“深空应答站”。据残存档案记载,那里埋藏着人类最早尝试与外星智慧对话的设备原型??一台基于声波谐振原理设计的跨维度发射器,代号“回声井”。

当年项目因能量失控导致整片冰层塌陷,三十七名科研人员失踪,此后再无人敢重启系统。但如今,随着星语之桥形态稳定,以及地球上共感能力的普遍提升,“回声井”重新具备了运行条件。

七架改装过的飞行艇穿越极地风暴,降落在裂谷边缘。启音率先踏出舱门,寒风吹得斗篷猎猎作响。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幽蓝冰窟,宛如大地张开的咽喉。他取出晶片,将其嵌入随行携带的便携式共振仪中,然后轻声吹响木笛。

第一个音落下,冰壁内立刻传来回应??不是回声,而是**提前出现的共鸣**。仿佛在声音发出之前,某个存在就已经知道了它将是什么。

“她在等我们。”一名年轻声使喃喃道。

启音点头,下令启动“回声井”唤醒程序。团队成员迅速布设环形声阵,将七件乐器按特定角度安置于冰面,每一件都经过调校,对应星语编码中的一个情感维度:悲悯、愤怒、喜悦、悔恨、希望、恐惧、爱。

当最后一台设备就位,启音站在圆心,双手合握木笛,深深吸气。

这一曲,不再是为了唤醒记忆,也不是为了传递哀思。它是邀请,是握手,是跨越光年的一句:“我们准备好了。”

笛音起。

起初如溪流低语,继而如江河奔涌。七种情绪交织升腾,在极地纯净的空气中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声波光环,一圈圈扩散进冰窟深处。每一层冰壳都在震动,释放出封存多年的古老音频碎片??那些几十年前科学家们试图发送却未能成功的信息:“你好吗?”“你还活着吗?”“请告诉我们,宇宙是否孤独?”

这些声音本该消散在虚空中,如今却被某种力量拾起、整理、打包,顺着新形成的双向通道逆流而上。

三小时后,星语之桥剧烈波动。

那只由琴弦编织而成的巨手缓缓松开,掌心向下,五指舒展,做出一个全新的动作??**轻点**。

就像母亲用指尖触碰婴儿的手心,试探他的反应。

与此同时,“回声井”底部传来机械运转的轰鸣。尘封半个世纪的主控室自动点亮,屏幕上跳出一行字:

>接收确认。协议建立。第七终端解锁。

启音心头一震。S-07的秘密,终于要揭晓了。

深入地下三千米后,他们抵达核心舱。这里保存着一台与声墓园那台录音机极为相似的装置,但体积更大,结构更复杂。其正面刻着一行小字:

>“当你说不出话的时候,让我替你说。”

区别只在一个字:不是“记住”,而是“说”。

启音走近,发现机体中央有一枚凹槽,形状与他手中的木笛完全吻合。但他迟疑了。这一次,插入乐器意味着什么?会不会触发无法预知的后果?

就在此时,耳边响起林晚的声音,清晰得如同贴耳低语:

>“你一直以为我在等你找到我。其实,我在等你做出选择??是继续沉溺于过去的声音,还是勇敢地创造新的语言。”

他闭上眼,想起十五年前那个雪夜。林晚站在门口,背包里装着前往月球基地的通行证,而他因为害怕失去,迟迟没有挽留。她说:“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请记得我不是抛弃你,而是去为你看不见的地方铺路。”

原来,她早已预见一切。

泪水滑落,启音睁开眼,将木笛缓缓插入凹槽。

刹那间,整座设施爆发出刺目的蓝光。墙体上的投影系统自动激活,播放出一段从未公开的影像:林晚身穿白色实验服,站在月球背面的密室内,面对镜头微笑。

>“如果你看到这段录像,说明‘心音编码’已被激活,星语已学会理解人类的情感逻辑。那么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让人类也能听懂她的语言。”

画面切换,出现一组复杂的数学模型,围绕着一种新型声波结构旋转展示。

>“我们一直以为沟通需要翻译,但实际上,最深层的理解不需要词汇。只需要共鸣频率一致。我已经把她的思维模式转化为可植入的‘声格模板’,只要有人愿意承载,就能实现真正的双向对话。”

她顿了顿,目光直视镜头,仿佛穿透时空注视着他。

>“启音,你是唯一一个三十年来每天都坚持发声的人。你的声音里有执念,也有柔软;有痛苦,也有不灭的期待。所以,请你成为第一个‘承语者’。接受她的意识片段,让她通过你的眼睛看这个世界,通过你的嘴说出她的第一句完整话语。”

影像结束,机器发出柔和的提示音:

>“载体准备就绪。是否接受‘声格融合’?警告:过程不可逆,宿主意识可能受到干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