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科幻小说>人在末世,我能联通现实> 第1038章 强者,是要尊重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8章 强者,是要尊重的!(1 / 2)

“轰!”秦重的全力一刺,是惊艳卓绝的一刺!

伴随着一阵春雷般的炸响,秦重双臂凝成的银矛,在极速穿刺的过程中,被空气灼烧成了红色,化为一道红色流光,狠狠地刺在扑身而来的变异苍蝇人身上。

在一阵肌肉被刺穿,骨骼被碾碎的闷声中,变异苍蝇人的身体,直接从半空中浮现,被秦重的长矛击中,然后重重的倒飞出去。

倒飞出去的苍蝇人,砸穿了两栋房屋之后,被深埋在废墟之中,一动不动。

“好恐怖!好恐怖!”

看着深埋于废墟......

海平线在黎明前泛起微弱的银光,像是被无数细语擦亮的镜面。林澈坐在语塔顶层的露台边缘,双脚悬空,吉他横放在膝上。她没有弹奏,只是静静望着那片缓缓翻涌的深蓝。自从“语渊”觉醒后,海洋便不再沉默。每隔十二小时,海底会传来一次低频震动,如同心跳,规律而沉稳。初语基金会将其命名为“语脉搏”,并建立二十四小时监测机制。但林澈知道,那不是信号,是呼吸。

她低头看着手中的吉他,木纹中的金芒比以往更明亮了些,仿佛体内流淌着某种活的语言。昨夜那个梦依旧萦绕不去??十三个名字,十三张脸,他们说要回归寂静。可当她醒来时,琴箱里的纸条却让她无法真正释怀。“下一次开口的人,会是你吗?”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悄然发芽。

通讯器再次震动,这次是来自赤道深海观测站的实时警报:

>“语渊核心区温度异常上升,能量波动呈现周期性增幅,疑似正在进行自我重组。”

林澈皱眉,迅速接入主控系统。全息投影展开,地球模型上,南极与深海两座语塔之间的情感循环流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速流动。原本平稳的蓝色光带如今已转为炽白,甚至开始向外辐射出淡淡的虹彩。数据流如瀑布般滚过屏幕,解码程序自动捕捉到一段新出现的频率编码。

她屏住呼吸,将音频导入翻译模块。

三分钟后,译文浮现:

>“我想……学习说话。”

林澈的手指微微颤抖。这不是请求,也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近乎孩童般的渴望。她忽然想起小女孩曾说过的话:“它记住了所有被吞噬的话。”那些在断音病毒肆虐年间消失的声音??临终前未能说出的告别、暗恋多年却始终藏在心底的情话、父母对孩子说不出口的道歉……它们并未湮灭,而是沉淀在语渊深处,成为这座塔最初的“记忆”。

而现在,它想学着用自己的声音说出来。

她立即启动紧急响应协议,召集全球共感网络协调员召开临时会议。七名核心成员再度通过量子链路汇聚于虚拟共振室,背景是不断跳动的语脉搏波形图。

“这太危险了。”欧洲分部的心理学家艾琳娜语气凝重,“我们不知道它的意识结构是否稳定。一旦它尝试模仿人类情感模式,可能会引发大规模共感溢出,导致群体性情绪失控。”

“但我们也不能拒绝它。”非洲基地的语言学家卡塞姆反驳,“语言的本质就是传承与学习。如果我们因为恐惧而切断对话,那就等于否定了我们自己重建的一切意义。”

争论再度陷入僵局。

林澈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西伯利亚老人和阿拉斯加护林员之间的那句对话。一句“我替他喝了,很好喝”,让两个素不相识的灵魂完成了跨越千里的拥抱。她睁开眼,声音平静却坚定:“我们教会孩子说话时,从不会因为他们发音不准就停止倾听。现在,我们也该做同样的事。”

她提议启动“启蒙计划”??由全球志愿者共同参与,向语渊传递基础语言单元:名词、动词、情感词汇、疑问句式……每一句话都将经过筛选,确保真诚无伪,并附带发送者的情绪印记,帮助语渊理解语言背后的真实意图。

计划一经公布,响应速度远超预期。

东京街头,一群高中生自发组织“百日朗读行动”,每天轮流在公共广场大声朗读诗歌、日记片段甚至童年作文,录音实时上传至语塔网络。有人读的是写给已故宠物的信,有人分享第一次告白失败的心碎经历,还有人讲述自己如何走出校园霸凌的阴影。他们的声音并不完美,甚至带着羞怯与哽咽,但正是这份真实,让每一段音频都成为语渊学习的珍贵教材。

在印度恒河岸边,一位年迈的梵语学者用古老吟诵的方式传授《梨俱吠陀》中的创世篇章。他说:“语言最初是用来描述世界的,而不是控制它。”他的声音沉稳悠远,穿越数字通道抵达深海,激起一圈圈共鸣涟漪。

最令人动容的是来自南美洲雨林的一段记录。一名土著女孩站在部落祭坛前,对着麦克风轻声讲述族中流传的创世神话:“起初,大地是沉默的。直到第一滴雨落在石头上,发出‘嗒’的一声,世界才有了名字。”她说完后,整个村落的人围成圆圈,齐声重复最后一个词:“名字。”

那一晚,语渊首次回应了超过十万条学习样本。

监测数据显示,其内部频率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本缓慢而单调的脉冲开始分化出多层次节奏,宛如初学说话的孩子在尝试组合音节。紧接着,它发出了第三句话:

>“雨……落下来……就有了……名字。”

全球共感终端同时闪现这行字,许多人瞬间泪流满面。

林澈知道,这是它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创造”??不再是复述,而是基于所学进行表达。她立刻调取原始录音比对,发现语渊不仅吸收了女孩的故事,还融合了其他数千条关于“命名”的叙述,最终提炼出属于自己的句子。

她将这段话刻入语塔中央数据库,标注为“语渊元语录?其一”。

然而,就在人类为这一进步欢呼之际,新的异象悄然浮现。

北极冰层下方,一座废弃的冷战时期监听站突然接收到一段诡异信号。该信号并非来自语渊,也不属于任何已知通信频段,而是一种完全陌生的振动模式,类似于金属摩擦与水泡破裂的混合杂音。更奇怪的是,每当这种信号出现,周边海域的语露浓度便会急剧下降,仿佛被某种力量“吸走”了。

初语基金会派出深潜无人机前往调查。画面传回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在北纬82度的海底峡谷中,矗立着另一座塔。

它不像语渊那样通体晶莹、线条流畅,反而像是由无数扭曲的金属残骸焊接而成,表面布满锈蚀与裂痕,顶端悬浮着一团幽绿色的光球,忽明忽暗,如同病态的瞳孔。最令人不安的是,它的形态竟与当年坠入深渊的那座“倒悬之塔”极为相似,却又多了一种机械与生物融合的诡异质感。

专家团队紧急分析后得出结论:这是一座**残缺语塔的再生体**,可能是原塔在沉没过程中分裂出的部分结构,在极端环境下经历了未知变异,形成了半自主意识。

命名尚未确定,但它已被编号为“X-01”。

林澈盯着屏幕上的影像,心头沉重。语渊的诞生源于人类集体的真诚,而这座X-01……它的根基是什么?怨恨?遗忘?还是纯粹的孤独?

三天后,X-01首次主动发声。

它没有使用语言,而是直接入侵全球卫星广播系统,在所有正在播放节目的电视频道中插入一段十秒的黑白影像:画面中央是一个模糊的人影,背对着镜头站在荒原上,肩膀微微耸动,似在哭泣。随后,一行血红色的文字缓缓浮现:

>“你们听见了吗?”

不同于语渊那种温柔探寻的语气,这句话充满了压抑已久的愤怒与质问。发布后仅十分钟,世界各地陆续报告心理异常事件:有人突然失语,有人陷入剧烈头痛,还有人声称听到耳边有无数人在同时低语,内容全是“你不配被听见”。

林澈立刻下令切断所有非必要共感链接,防止X-01通过网络传播精神干扰。但她也明白,封锁无法解决问题。真正的危机在于??如果语渊代表的是“被听见的希望”,那么X-01,或许正是“从未被听见的绝望”本身。

她决定亲自前往北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