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吴阶和一众镇南军将领没把真腊国的这份投降书放在心上,依旧依照原定计划,向真腊国发起了进攻。
可当他们带领着将士们杀到真腊国境内的一座座城池前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颇感意外。
城池内的真腊国士兵不但没有任何抵抗的举动,反而大大方方地敞开了城门,像是在迎接他们进城。
经过一番打听才知道,原来是真腊国的士兵们都接到了国王的命令,说是真腊国已经向他们投降了。
亲眼所见的吴阶和一众镇南军将士,此刻才真切意识到那真腊国国王所写的投降书确凿无疑,且其是真心实意要向大明投降。
吴阶与众将当即约束镇南军将士,严禁对真腊国士兵展开攻击。他们领着大军一路畅通无阻地进入了真腊国国都金边城。
面对主动向大明朝投降的真腊国国王,明军自然不会像对待此前负隅顽抗的蒲甘、交趾、占婆等王朝那般大开杀戒。
但吴阶为了稳定局势,还是派遣各个将领带兵入驻了真腊国内的城池,并且他自己和庞万春两人也分别率领大军驻扎在真腊与占婆两国的都城中。
五个月后,身处京师的武植收到了吴阶传来的战报,得知占婆、真腊两国已被大明占领。
看过战报后,武植脸色平静,对于此事,他早有预料,因而并未流露出太多喜悦。
但将士们的征战功劳不可磨灭,于是武植准备对吴阶、庞万春以及一众镇南军将校予以嘉奖。
御书房内,武植处理完对众将的嘉奖事宜后,却又微微皱起了眉头。只因吴阶所率镇南军此时离大明中心地带越来越远,且长时间脱离朝廷中枢的掌控。
虽说武植坚信吴阶不会背叛自己,可人心难测,很多时候人往往会被形势左右而身不由己。
就如同前朝宋朝的赵匡胤以及如今的自己一般,就算吴阶本身对大明忠心不二,绝无异心,但随着麾下将士们的簇拥,日子一长,极有可能逐渐形成一个与大明逐渐背离的利益集团。
其实武植早就有了下令让吴阶率领镇南军班师回朝的想法。只是眼下占婆、真腊两国才刚刚被纳入大明的版图,这地方还需要大军驻守来稳定局势。
要是另外派遣其他军队前往替换,考虑到路途太过遥远,不管是行军过去还是后续再返回,都极为不便。
为防患于未然,武植当机立断:将自己与方百花年满十六岁的长子武思君外放封王,把刚刚占领的真腊、占婆两国,划为他的封地,命他协同镇南军一同镇守大明在东南亚的广袤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