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门,季宇宁就看到自己那幅字确实挂在了一处非常显眼的位置。而且周围还围了不少人,正在欣赏和品评。
这幅字两边,还有一些京城大学着名教授的字,像那位李会长的字,以及吴组缃,吴小如的字,还有朱光潜老先生的字。
季宇宁走过去,看见正围着他那幅作品的几位老师,他都认识。
有中文系的副主任朱老师,朱老师是古文字学家,而且还是文理兼修的。
还有王力老先生。老先生是古汉语专家,号称一代雕龙手。但老先生既雕龙,也雕虫,文字上也在行。
王老先生旁边,是岁数最大的朱光潜老先生。这是他们西语系的。
还有两位,都是吴先生。一位是吴组缃先生,还有一位是吴小如先生。这两位都是中文系的。
老师们也看见了季宇宁。
先是朱老师主动和他打招呼。季宇宁赶紧上前招呼几位老师。
朱老师就是前年77年高考京城大学负责招生的。当年季宇宁的档案,就是朱老师拿到京城大学的。
另外朱老师也是明州人。也算是季宇宁的同乡老前辈。
“可惜唐先生年初去世了。
咱们中文系的裘老师是专研甲骨文的,他是那位胡先生的弟子。
这几个字到时候也可以问问他。
要是香江那位饶选堂先生来京,也可以请教一下他,在欧洲有没有见过这几个字。”
朱老师是专研战国文字的,他看到季宇宁甲骨文书法里有几个字也拿不准,正在和王力老先生探讨。
看见书法的作者来了,朱老师赶紧请教。季宇宁很不好意思的答疑,不过他的回答还是难以尽解。
朱老师说的胡先生,就是去年新出的《甲骨文合集》的作者。而那位饶选堂先生,则是甲骨四堂之外的第五堂。
这个年代的甲骨文研究,像沪上的复旦,粤省的中山,还有东北的吉大,都是比较出名的,反而是京城大学在这方面比较一般。
季宇宁这篇字里面有几个甲骨文字,这个时代还在考释中。
季宇宁现在写出来这几个甲骨文字,他不是以学者的角度写出来,他更多的是从书法家的角度来写的。就像这个时代复旦的王蘧常老先生写自己的章草一样。
王力老先生微笑不语。这位老先生永远都是一副笑模样。
剩下三位老师,都是对季宇宁那个落款和注释的小字的书法感兴趣。
两位吴先生的真楷都是很有功力的。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书法家。
而朱老先生的字则是书卷气十足。十分耐看。
这几位先生对季宇宁的楷书评价很高,认为清雅秀劲,深得唐人笔意。
“季宇宁啊,这幅字我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