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5章 少年组团(2 / 2)

十七岁的程晓阳带领他的"申城遗韵"战队,戴着全息战甲登上舞台。

大屏幕显示他们的参赛作品——将《庵堂相会》改编成赛博朋克风的互动剧。

"注意!B段转调接入脑波共鸣!"

晓阳手指在虚拟面板飞速滑动。

观众席爆发出惊叹——舞台上同时呈现三个时空:

清代庵堂、1980年代弄堂和未来太空站,观众可随时切换视角。

突然系统提示:

"检测到传统派观众抗议"。

只见评委席上周师傅的弟子冷笑:

"胡闹!沪剧哪有用电子合成器的?"

晓阳不慌不忙启动"原声对比"模式,全息投影立刻显现钱慕云1947年的原始唱段,新旧声部竟完美融合。

面对传统派直截了当的质疑,程晓阳的眼神中没有丝毫动摇,反而闪烁着更加坚定的光芒。

他深吸一口气,用沉稳而有力的声音通过全场扩音器回应道:

“尊敬的周师傅及各位前辈,我们‘申城遗韵’战队并非意在颠覆传统,而是希望通过创新的方式,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沪剧跨越时代的魅力。”

随着晓阳的话语落下,舞台上的全息影像再次发生变化,三个时空的场景不再孤立存在,而是以一种巧妙的方式交织在一起。

清代庵堂中的尼姑与陈阿兴的爱情故事,通过高科技手段,与1980年代弄堂里的生活气息,以及未来太空站中人类对于情感与记忆的追寻,形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看!”晓阳指向舞台中央,那里,一个由光与影构建的时光隧道缓缓开启,观众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呼唤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听觉盛宴。

全息战甲上的每一个细节都闪烁着科技的光芒,却又不失古典韵味,完美诠释了“新瓶装旧酒”的艺术理念。

“我们使用的电子合成器,并非简单地替代传统乐器,而是为了增强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让沪剧的声音能在数字时代中更加鲜明,更加动人。”

晓阳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