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打听,陈桐易了解一个人最合适,这人乃宰相得意门生。
很可惜,在春社日这天,他并没有什么动向。
陈桐易便认真等着,又过三日,三月十六。这人要参加郊外一个赏花大会。
他便立即抓住机会,做好准备。
赏花,不仅仅是文人才子津津乐道的事,也引得一些大家闺秀趋之若鹜,但头上簪花这事,陈桐易真做不来。
他的简单人设也打造好了,书生,喜欢附庸风雅,买了个内园名额进去。
里面的花卉有不少都是名人的展品。
当得知聚会一直到晚上,陈桐易当即就乐,他还生怕白天效果不好呢。
要说建造这个地方的人也是人才,这里不出城,三楼正好可以看见整个城市也夜间的灯火通明,将繁华一揽眼底。
随着进程的发展,赏花结束。开始饮酒品茶,写诗作词。
这个地方的主人,若不搞这一环节,那名声散的就根本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为了拖到晚上,能将一天的时间总结,这家主人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整个场景都是精心搭持的,吃喝的东西也上了一定档次。很快,彩头列好,便招呼众才子作词写诗。
陈桐易的位置在阳台,不是最佳,但也不错。
其他人动笔,他没有动,而是摆好表情姿势,营造了一点点的神秘感。
只是突然底下有个人盯着他,让他一时挪了挪眼,是个女子,拿着个团扇遮面。
主要是天还不热,拿这玩意不就纯是装饰了。
真应该带巧儿苏棠她们一起来看看的。
不过,陈桐易从进入都城后,就没再动用过任何的灵气。想来只能委屈她们了。
巧儿倒似乎也不在意,现在应该还在家给他缝制衣服。
陈桐易只看了一眼楼下之人就将目光移向桌子上的纸。
字他还是有自信的。
里面已经有人开始说诗读词点评,读诗词的人嗓音极好,搁现代高低得是央卫的主持人。任何的书桌前,不时会有书童过去询问,取完成的稿纸。
一书童端着托盘,见陈桐易的纸上已落了字,又不再提笔,便问道:“这位公子,是否将您的诗词呈上?”
陈桐易搭了搭手,示意他拿走,随后抿了口茶汤,继续看着城内。
这里的夜生活也挺丰富的,大学的时候,他们没事的时候,也会组团去小吃街逛一逛。
初高中么,就只有晚自习了,陈桐易还记得那时候按照名次选择位置。
吴清怡总是选择坐在他前面,若前面被选了,便坐到后面。
后来,他也养成了一个习惯,坐到吴清怡后面。
曾经他也想过,会和她谈一场恋爱,然后开始之后的人生,直到他无意中的一次同学聚会送吴清怡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