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轻轻把杨坤龙拉到了一边,避开众人的视线,轻声说道:“杨总,我看黄塘乡不符合我们的发展要求,还是另找别的乡吧!再说啦,这修路问题也不属于我们管辖的范围,我们不是行政机构,没有必要参和到这件事情上去,不必去荡这个混水。”
朱萍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她担心公司涉足与主营业务不相关的事务会分散资源和精力。她知道,修路虽然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但公司一直以来的定位是专注于商业开发和市场拓展,而不是基础设施的建设。
朱萍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她担心如果公司介入了修路这样的公共工程,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行政和法律问题,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声誉和业务发展。
然而,杨坤龙却显得胸有成竹,他微笑着对朱萍说:“朱萍,我知道你的顾虑,但我们不能只看眼前。乡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短期的经济利益。如果我们能够帮助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长远来看,这对我们的项目也是有益的。而且,通过这样的合作,我们还能建立起良好的社区关系,这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同样重要。”
杨坤龙目光坚定地凝视着朱萍,语气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信念,他说:“朱萍,我们来到这个地方投资,不仅仅是为了寻求商业上的利益,更是为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这里的村民改善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如果仅仅因为遇到一些困难就选择退缩,那么我们未来如何能够在这个领域继续开展工作,如何能够实现我们的初衷呢?”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村民们对我们有顾虑,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毕竟,我们是外来者,他们对我们不了解,自然会有戒心。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去沟通,去解释我们的意图和计划,说不定就能够消除他们的疑虑,甚至赢得他们的支持。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朱萍听了杨坤龙的话,眉头紧锁,显得有些忧虑。她回应道:“杨总,您的话我理解,但是您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公司现在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需要集中精力去推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如果我们在这里耗费太多时间,可能会耽误了其他更重要的工作。再说了,您看看这个地方,连基本的道路设施都不完善,村民们连修路这样的事情都不愿意去做,这难道不正说明了这里的老百姓思想上有多保守吗?”
她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我们的新思路、新观念,以及我们带来的新的生猪饲养模式,虽然在我们看来是先进的,是能够带来巨大改变的,但是他们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这种文化差异和观念上的冲突,将会给我们的后期工作带来难以预料的难度。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去面对这些挑战吗?我们真的能够确保我们的投资不会因为这些不可预见的困难而打水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