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有了去年农忙秋收的经验,两人干起活来顺手了很多。
不像刚下乡的时候,掰玉米都磕磕绊绊,还需要那些大娘大婶们教。
忙活了一早上,直到中午太阳升到正中间的时候,村子里的钟声才敲响,到了下工时间。
姐妹俩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又找到自己的水壶,灌了几大口早上带来的冰镇绿豆汤,这才算是舒服了一些。
两人相视一笑,背上随身的布包,转身往家的方向走。
不出意外,于思远在家做的还是白米饭加炖菜。
太复杂的,他不会做。
炖菜这东西,他已经做了好多次了,现在的手艺越来越成熟,味道也慢慢好起来了。
而且赶上秋收季节,于心月提前跟柳青青跑了一趟城里,家里的大米、白面、肉都储存了一些。
就怕秋收的时候大家吃不好,没有力气下地干活。
别人家都是一年吃不上几次肉,炒菜的时候也不舍得放油,佐料的话只有盐巴,所以味道能好到哪里去?
别看家里是于思远在做饭,他的厨艺并不怎么着,但扛不住他舍得放油,又舍得放佐料,那味道怎么说也不会太难吃。
干了一上午的农活,两人都饿了,就于思远做的炖菜加白米饭,一人也吃了一碗半,才算是填饱肚子。
趁着中午还没到时间上工,于心月拎出昨天在山上打来的野鸡,褪毛、清洗干净。
家里有从山上采摘回来的野生菌,搭配在一起,放在砂锅里慢炖。
跟于思远交代炖的时间,两人收拾好自己,就又下地了。
其实很简单,东西都搭配好了,佐料又不用放,其他该放的于心月都放进去了,只用叮嘱于思远看好时间,别炖干了就行。
不管是晚上下工了回来喝汤,还是用鸡汤煮面都很营养,也很好喝,正好也可以给慕家人送去一些。
知青点的那些知青们,现在彻底分成了两拨,男知青们一拨,女知青们一拨,谁也不搭理谁。
就目前来看,从于心月下乡以来,认识的那些知青们,没有一个成功返乡的。
暂时也没有看到谁谈恋爱,谁结婚了,全都是单身。
不过经过乡下这段时间的搓磨,那些后来下乡的知青们,早就没有刚下乡时的跋扈和娇柔做作了。
一个个早就变得麻木不仁且疲惫不堪,看起来也成熟了很多。
人嘛,走向社会以后,总会被磨平棱角变得不那么尖锐,也圆滑了很多。
姐妹俩现在跟知青们和村民们几乎就是井水不犯河水,谁也不搭理谁的状态。
别说,于心月还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