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摊生意慢慢步入正轨,方嬷嬷、紫娟、菊香几人对程序也都熟悉了。
现在没有沈娇娇在旁边看着,小摊也能正常运转,何况还有经商老手王掌柜在一旁照看。
空闲下来的她,终于有时间送沈玄明去私塾读书了。
落脚大河村也有二月有余,除了一开始修房子、做生意时的忙碌,其余时候沈娇娇都没让沈玄明掺和,一门心思地让弟弟复习功课。
士农工商,古代等级阶级分明,连沈娇娇也不得不入乡随俗。
想在古代生活的游刃有余,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富甲一方,家里有人出仕,保家里一方平安也很重要。
沈玄明在顾清云这个亲生母亲还在时,日子自然是过的无忧无虑的,但从顾清云走后到沈娇娇穿过来,一直都过着排挤在外的生活。
后面更加经历了父亲的绝情,祖母的放弃,最后被赶出家门。
在沈娇娇将她想让他读书考取功名的想法说出来时,沈玄明挺直小身板,抬起一张白嫩嫩的小脸,稚气未脱但坚定地回道:“阿姐,我愿意。”
没办法,不是她不愿意沈玄明就这样开开心心地生活,但他的身份不允许他只做一个富家翁。
没实力保护不了自己,没实力也没办法拿回自己的东西,更没办法手刃仇人。
古代读书的地方,分为官学和私学。
官学很好理解,是朝廷办理的书院,按现代的说法就是公立学校,私学则与官学相对,是由私人名义开办的。
古代皇亲贵族读书的地方为“宗学”,臣子孩子读书的地方为“家学”或者“国子监”(南书房)。
平民一般在私人(地方)办理的书院,或者私人办理的私塾读书。
而私塾又分为:散馆、家塾,族塾,义塾。
散馆,是由先生自己开办的学校,学生来馆里学习并缴纳学费。开馆的先生需要很高的学识和名望,一般为名儒或者退休官员。
家塾,是富贵的人家聘请先生来家里教学,专门教家里的公子或者小姐。
族塾,是由一个大家族开设的学堂,专门教授本族的孩子,族学先生一般是由家中有学识的人来担任,或者去外面聘请。
义塾,义塾带有免费教育的性质,以出身清贫家庭的子弟作为施教对象。
新南镇有三个私塾和一个官方开办的义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