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在建立自己的统治班底时,就一直选择了平衡处理,例如沮授就是田丰一直压制着,而司马懿就是诸葛亮看管着。至于各个将军那边也基本上都是互相牵制,特别是兵马司建立后,袁熙立刻把监军制度纳入进去,当然这也导致了兵马司权利过大,不把将军们当回事了!
袁谦现在的个人倾向主要是因为视野过于狭窄,平时不是书院就是大将军府或者燕国公府,袁谦根本没怎么见过世界的样子,自然把甄家当做全部。
一旦袁谦进入中书台,见到各式各样的天下事务,遇到了不同势力的人和事,自然能开拓视野,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
最后就是袁熙个人的私心。
诸葛亮对袁熙的提醒非常隐晦,但是也让袁熙明白,这始终是“家天下”的时代。袁熙作为穿越者,有时候过于沉迷这个职位而非地位,总觉得他袁熙为了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做出了那么多努力,其他人应该会跟从的,结果就是,很多人都在想着拉袁熙下来,而非跟从。
那么,既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是袁家天下的事,那袁熙不介意把中书台搞成完全由袁家掌控,而统治核心也完全由袁熙这个统治者把持。
而且就连继承者,袁熙都会提啥布置好,就是袁谦。
其实,袁熙不知道的是,这反而会让朝堂上的官员处于稳定状态,主要是由于袁熙的权力结构终于有了传承。
袁熙已经有了七个儿子,其实很容易让人担心袁熙对待未来继承者有着变换的可能,就像袁绍那样。
这会使得袁熙的核心官员不知道该支持袁熙的哪个孩子,而现在,所有官员都知道该支持袁谦了。
再加上袁谦是嫡长子,袁熙手底下的官员也就知道袁熙还是按照传统在推行统治权,这无疑能够凝聚官员们的忠心。
因此,即便是袁熙临时给袁谦加了这么多职务以及特权,朝堂上的官员也没有质疑袁熙的决定。
最终,在散朝的时候,下面的各级官员都对袁熙再次表达了忠心。
而袁熙则是要去一趟后宫,还是带着刚才在皇位上坐着的小皇帝刘懿一起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