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骠国因为商业的发展,国力也是日益增加,甚至多次挑衅过堂明国,而且对于扶南国也是虎视眈眈。
如果不是扶南国被大燕帝国殖民,堂明国又跟骠国一样是大燕帝国的朝贡国,大概率骠国的国主已经准备进攻堂明国了。
这样的情况,自然会被边州的将领吴班发觉。
而滇州如今的刺史李恢是个保守派,他虽然也有立功的想法,但是主要还是保境安民,以及安抚当地蛮族为主。
至于挑衅边疆敌国,李恢根本没有考虑过。
因此,当吴班找到李恢时,李恢只能连连摇头。
“这怎么行,吴将军,你等在此驻军,是陛下为了南中地区的安民政策,不是为了让你去挑衅外边的是非。就算骠国包藏祸心,只要他还没动手,我们就不能主动出击,否则会落人话柄的。”李恢劝说了一下吴班。
可是吴班的理解不一样,在他看来,李恢的意思是需要个理由,那就好办了。
“你是说,只要骠国对邻国发动袭击,或者说甚至动手到我们头上来,就可以进攻骠国对吗?”吴班直接说道。
“可以这么说。不过,进攻一事,最好得到陛下点头!”李恢一开始也觉得没问题。
因为边衅本就在他们的职责范围内,只要出现,必须解决,李恢和吴班有权利先斩后奏的,这是袁熙设立边境各个中郎将府和校尉府的目的。。
但是,这无疑给了吴班想法。
虽说堂明国不好利用,永昌郡这个边郡有着各种限制,但是不是还有扶南国这个殖民地吗?魏延可是一个好战之徒。
事实上,吴班判断对了,魏延不光好战,他还馋甘宁的封王。
要知道,虽然魏延表面上是中南都督,跟甘宁的倭国都督一样,但是甘宁有着辰王的封爵,这是不一样的。
魏延只是一个县侯,没有具体封地的,所谓“都督”,也只是军事部队驻扎在当地。
无论是倭国,还是林邑国、扶南国,都是有着新任国主的,而且他们还明显有着自治权,只不过谁当国主,得袁熙这个皇帝说了算。
魏延这些“都督”,是无权直接干涉当地政治、经济等活动的,除非涉及到大燕帝国子民在这些地方出了事;而另一个重要的作用点就是,林邑国、扶南国以及倭国,是类似于大燕帝国各州的,必须把税赋的大头交到大燕帝国国库中,魏延就是负责监视这项交税任务是否顺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