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令可有什么高见?”
结果诸葛亮给了个折中方案:“可以先效仿后汉的郡国制,改部分郡为国,令皇子就蕃,然不设官署和国政,原郡守直接改为国相,仍为郡国长官,除国中食邑,其他政事照旧。”
袁熙一听,就知道诸葛亮这是用东汉时期解决藩王问题的方法,在敷衍他。
于是,袁熙很干脆地问道:“那已在朝堂有职务的皇子怎么办?”
“可留于朝堂,暂不就蕃,封地不变。”诸葛亮回答的很干脆。
在诸葛亮看来,袁熙不会给所有皇子都搞个官当的,因为有些皇子明显没治国治政的能力,就算袁熙要求,诸葛亮也会据理力争,让袁熙放弃的。
袁谅和袁谢都是明显有才华的,诸葛亮才会认可二人出来做官的。
“那他们封地上的百姓呢?”袁熙继续问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
“可交由地方郡国代管,等皇子们卸了公职,自然回去继续就蕃!”诸葛亮继续回答。
“那跟现在有什么区别吗?有必要改吗!”袁熙一听,立刻怒了。
这等于是在跟朝堂上那些支持就蕃一事的人说,袁熙还是不同意“皇子就蕃”。
可是,这样的话,十二子袁识的就蕃就很奇怪了,纯粹去陈留郡当个闲散郡王,实在像是被贬出邺都的臣子。
可是,袁识的就蕃不是嘉奖吗!
于是,朝堂上再次议论纷纷起来,几乎所有人都有点懵了。
也就只有甄尧很轻松,因为朝会开始之前,甄尧就从甄宓那边得到了消息,袁熙这次让袁识就蕃,纯粹是为了保护蔡琰母子俩,没有任何政治意图,让甄尧不要瞎想。
因此,甄尧只是昂头看天,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