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所在的外国语学院,专业课的老师们风格各异。除了口语课是外教女老师,听力课是女老师,其他课程大多由男老师授课。不知道是不是外国语学院的特色,教英语、阿拉伯语、日语的老师中,男老师占了多数。
这些专业课老师上课要求极为严格,课堂上几乎全程使用英语教学,一节课的汉语交流仅限于下课闲聊的片刻。英语精读课的王教授戴着金丝眼镜,总是拿着一本翻得破旧的《英语精读》教材,用带着伦敦腔的英语讲解课文,遇到重点词汇,会突然停下,用钢笔敲敲黑板:“九月,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九月心脏猛地一跳,慌忙站起来,手心全是汗。
如果前一天没有好好预习,第二天的课程就如同听天书,一窍不通。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这对于一些胆子小、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常常能看到有同学站起来后,满脸通红,半天挤不出一个单词,尴尬地站在那里。而老师并不会轻易“放过”,会不断引导,直到同学回答出来为止。
有次隔壁班的同学在翻译课上支支吾吾,王老师当场拿出《牛津词典》,让他现场查阅三个生僻词汇的用法,全班同学大气都不敢出。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督促大家学习,但有时候真的很打击同学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在众多课程中,九月觉得外教课是最轻松的。外教老师名叫Lily,来自荷兰,已经在中国教学五年了。她有着金色的卷发和一双总是带着笑意的蓝眼睛,性格十分开朗。Lily的办公室贴着各种明信片和学生送的手工礼物,墙上还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写着歪歪扭扭的“厚德载物”。尽管外教课也是全英文教学,但她总是用鼓励的眼神和温和的话语,让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记得有一次,九月在口语课上因为紧张,把句子说得结结巴巴,还犯了几个语法错误。她以为老师会批评她,心里紧张得砰砰直跳。没想到Lily不仅没有批评,反而走过来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九月,你的想法很棒!不要害怕犯错,大胆说出来,你会越来越棒的!”说着,Lily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学生的进步:“九月,上次你还不敢做即兴演讲,这次已经能表达完整观点了,这就是进步!”老师的鼓励让九月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也让她渐渐不再那么害怕口语课。课后,Lily还会分享荷兰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