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章 利己(2 / 2)

这赵清廉抄家之时提拔自己,有恩,所以一直成为恩人。

为了和恩人拉近关系,加上自己年龄上要小赵大人一轮,所以擅自认了干爹。

综上两条,这个‘恩义父’是最合适的,最贴切保守的了。

苦涩一笑的赵清廉也没有多纠正,只能无奈接受这个新得名号。

两人见面也没多闲扯。

既是利益两户连接起来的,自然也是谈论利益。

这一次多隆从杭州城千里迢迢过来,不光是人来了,还带来了银票五十万两。

无十万两银票,只是改稻为桑德一点蝇头小利。

后续随着越来越多的布匹纺织而成,变成一匹匹精美的布销给洋人,银子将会越来越多。

看着递过来的五十万两银票,赵清廉知道,从杭州赚取到的银子不会这么多,其中还有一部分绝对是眼前的多隆拿走了。

“大人办的好差啊。

有改稻为桑这个法子在。

就是源源不断地银子。

您拿四成走,我拿一成走,剩下的五成给朝廷。

谁都满意。

利国,利己啊。”

“就是不利民。”赵清廉饮了一口茶水补充道。

“说吧,杭州城的老百姓种植一亩桑叶,比种植一亩稻谷,能够赚多少银子?你和当地官员让了几成利给他们?”

纵然杭州每次给给朝廷关于改稻为桑的汇报都是美仑美奂,百姓安居乐业,官员守法爱民。

但都是一纸空文。

为了利益,从来都是暗箱操作。

百姓的苦,只有百姓知道。

杭州的官员一定会为了自己利益更大化,用尽手段。

朝廷方面的五成需要保证,他们那些吃剩下的人,为了能够利益更大化,自然只能下手老百姓。

多隆一个奸笑:

“大人料事如神呐,还是瞒不过大人。

改稻为桑好是好,就是利润太大,下官馋的慌啊,杭州的官员也都馋的慌。

刚开始,百姓每一亩桑田可以获利五两银子,如今只有二两银子了。”

赵清廉眉头一皱,这二两银子和种地几乎相差无几。

之前的杭州老百姓种地能够吃些粮食,现在他们没有粮食种植的桑叶,只能用每亩利润二两银子去粮店购粮,正如自己所料想的那样,料想的事情发展方向发展。

“嘶,怎么了大人,是剥削的不够吗?

是啊,秋后了,也该苦一苦他们了。”

多隆感叹道。

赵清廉没有回应,他想要起义,更多的起义,没有起义没有流血没有牺牲,何谈推翻清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