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亲近的人早已被张易斩草除根,这在贬职官员们心中都很清楚,无人再对张易存有任何报复之心或侥幸心理。
毕竟做事情总是会被看在眼里!
张易等李元芳离去后,转头看向南阳的大臣:“求贤令发布已久,负责选拔人才的官员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如若我发现此类行径,勿怪我无情!”
他说这话时声音冰冷严肃。
众人听了皆纷纷表示赞同。
宛城建立了求贤馆,任何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前往报名参加考核,官员会轮流出任考官。
这就是南阳当前的状况,张易意欲通过严格的制度确保选拔公平公正。
“主公,刚刚接到颍川的消息,很多年轻士族子弟对您敬仰有加,希望投奔到您的麾下,可惜都被他们的家长阻止了,转而送到了袁绍或袁术的身边。”
荀彧沉思后决定把这事告诉张易。
“他们爱去就去吧!”
张易心里明白荀彧的意图——世家大族的选择他不会多管。
人人都想高升,寒门子弟即便憎恨士族,一旦他们身处高位时也未必会好到哪去;不少寒门心中依然怀揣成为世家的梦想。
所以,张易要做的是打消这种念头。
“来了我欢迎,不愿意来的我也不强求;追随我的人,我必定护佑其家族世代昌盛。”
张易说道,此话同样是对着荀彧等人心照不宣地表明态度。
当前局势下,袁绍在北虽觊觎整个冀州,但也面临着公孙瓒的重大威胁;而袁术虽近在咫尺但显然不是个能与张易匹敌的角色。
再看张易虽现在只拥有一郡之地,麾下却都是精英之将。
将来的主要对手仅剩刘表而已,相较于公孙瓒来说刘表根本算不上什么真正的挑战。
所以相对来说张易成功几率更大。
荀彧等人自然清楚这一点,只需全力辅佐未来必然少不了富贵荣华。
张易进一步说:“如果有谁认为我施行政策损害其家族利益、难以接受可以直说,脱了官服回家便可;只要不影响南阳的安全或触及法律,我也不会为难。”
南阳群臣异口同声应道:“卑职不敢!”
接着张易继续冷言相向,“和那个董卓掠夺财产、强征民脂相比我已经算是仁慈得多了,我对诸位已算仁至义尽了。
若再有人非要作死那就不怪我不客气了!”
说完拿出一份卷宗指出几个虽不在官但暗中结交诸侯的家族名字宣布,“全部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