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礼部尚书紧跟着向前迈了一小步,随即恭恭敬敬地弯下腰去,拱手施礼后低声说道:“陛下圣明,长孙太尉刚才所言之语实在是至理名言啊!想那门阀家族历经数代传承,底蕴极为深厚。其家中子弟自小就开始接受系统而全面的经学、史学等方面的严格教育,对于咱们大唐朝的各种典章制度更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反观那些寒门子弟呢?他们大多出身于平民百姓之家,甚至有些人来自乡野之间,犹如野草一般野蛮生长。即便是其中有那么一两个稍有才华学识之人,恐怕也是难入上流社会的法眼,更难以承担得起治国安邦这样的重大责任啊!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呐!”
吏部侍郎微微躬身,脸上堆满了谄媚而又恭敬的笑容,随声附和道:“陛下啊!这科举之事可是关系到咱们大唐朝廷能否选拔出真正的栋梁之才呢!它直接关乎着社稷的兴衰存亡呐!您看那些门阀子弟们,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无论是在礼仪规范还是风度气质方面,那可都是堪称典范啊!若是让他们进入朝堂为官,必定能够为其他官员树立起一个绝佳的标杆形象呢!再者说了,这些门阀世家历经数代发展,其家族势力可谓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拥有着广泛的人脉和雄厚的财力资源。倘若他们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必然会尽心尽力地为朝廷效力,成为我们坚实可靠的后盾力量呀!所以说嘛,依微臣之见,这科举的首选应当是这些门阀子弟无疑啦!”
李治静静地听着吏部侍郎这番话,原本舒展的眉头却渐渐皱紧起来,形成了一道深深的沟壑。他心里自然清楚得很,科举制度乃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不断为统治阶层注入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如果只是一味地偏袒门阀子弟,那么广大寒门士子的晋升通道就会被无情地阻塞,如此一来,许多胸怀大志且才华横溢的寒士将会与仕途无缘,朝廷也势必会因此错过众多德才兼备的贤良之士。从长远角度考虑,这种不公平的选才方式必将对大唐的繁荣昌盛以及长治久安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想到此处,李治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忧虑之情。
就在他刚要张嘴反驳的时候,突然之间,只见那满朝的老臣们像是事先约好了一般,竟然一个接一个地开始响应起来。
首先发声的是那位掌管国家财政大权的户部尚书,只见他满脸恭敬之色,声音高亢而响亮地说道:“启奏陛下啊!长孙太尉以及在座的诸位大人们所讲的话真是太有道理了呀!那些门阀世家的子弟们,他们背后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强大的势力支撑着。若是能够将这些人招揽进咱们的朝廷之中,必定可以给我们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助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