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朝堂上一位一贯支持门阀势力的老臣也赶忙随声附和起来:“陛下圣明,微臣以为,那些来自寒门的人士出身卑微低贱,内心想法往往繁杂多样,恐怕很难对朝廷保持绝对的忠心耿耿,所以恳请陛下一定要深思熟虑啊。”
就在李治尚未来得及开口反驳之际,只见朝堂之上有一人快步而出。此人年纪轻轻,面庞刚毅,眉宇间透露出一股浩然正气,正是不久之前刚刚承蒙李治擢升的寒门士子——张柬之。
张柬之先是恭恭敬敬地朝着龙椅方向深施一礼,然后直起身来,声如洪钟般朗声说道:“陛下圣明啊!微臣以为,一个人的出身如何,并不能够决定其是否具备忠心耿耿和经天纬地之才。想我等寒门子弟,自小就饱尝生活艰辛,但却始终怀着一颗矢志不渝、刻苦攻读的心,只为有朝一日能够为国效力。而今幸蒙陛下慧眼识珠,委以重任,微臣定当倾尽所有,哪怕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再看那班所谓的门阀士族,他们倚仗着祖上的荫庇,长期垄断官场要职,相互勾结,拉帮结派,营私舞弊,如此行径,才是对我大唐朝廷的真正威胁所在呀!”
张柬之这番义正辞严的话语犹如一道惊雷,在原本庄严肃穆的朝堂上轰然炸响。刹那间,整个朝堂陷入一片哗然,支持门阀的士族官员们一个个面红耳赤,气急败坏地指着张柬之破口大骂起来。然而与此同时,另有一部分同样出身于贫寒之家或是胸怀正义之士的官员,则在暗地里频频颔首,表示对张柬之所言的赞同之意。
李治高坐于龙椅之上,将眼前发生的这一幕尽收眼底。看到有人能够站出来仗义执言,坚定地支持自己的观点,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欣慰之感。此刻的他深深明白,原来自己对于打破门阀垄断、选拔贤能之士的理念并非是孤军奋战,还是有着许多志同道合之人愿意与之并肩前行的。
退朝之后,李治拖着略显沉重的步伐缓缓回到寝宫。尽管已经离开了那庄严肃穆、充满激烈争辩声的朝堂,但他的心绪依旧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此刻,他眉头紧锁,脑海里不断回想着方才朝臣们各执一词的激烈争论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