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速:1000发/min(高射速)
700发/min(中射速)
300发/min(低射速)
120发/min(半自动)
俯仰角:-15°~+85°
全向抗破:100mm均质钢
电池续航里程:km
无故障续航里程:km(可靠性+%)笑
传感器与火控:多光谱光电桅杆+人工智能目标追踪]
它的战斗全重是375kg,最大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10km/h。
不过,在我们的作战序列当中,它的用处仅仅只有“照亮地图”。在设计当中,它理论存活时间是5s。
只要能够回传有效信息,哪怕损失掉一大片这样的车辆,也是非常划算的。
这个车车搭载的武器系统的有效射程是一千米,对空搜索雷达的探测范围是四十千米。
尽管它是四十年前的老古董了,不过它依然具备很优秀的续航能力。
而且,我现在的携行补给内,类似于这种侦察车的无人作战车数量也是非常多的。
就算是损失掉了,也一点不会心疼。
我没有把那几辆双联装的侦察车收回来,它们的体型只是在level 2内转向比较困难而已。
在火力上,它们的充足的备弹(还是钨合金穿甲弹哟)能够给予那些只会嗷嗷叫着冲上来的实体给予沉重的打击。
“燎原”人工智能提醒我:附近出现了实体存在的迹象。
我很高兴,起码这附近不只有我这一个生物了。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我可以很轻松地就把它们解决掉。
动力装甲可以屏蔽掉我的气味,同时静音状态下的反重力设备能够帮助我在半空中保持悬浮(这个过程中我不能开火,因为50式纳米结构轻型动力装甲没有配套的反向推进系统)。
在动力装甲的帮助下,我悄悄地沿着黑暗的甬道前进着。
随着距离拉近到七百米,我的重力搜索雷达(目前我们的技术水平仅能支持超轻型重力搜索雷达在七百米范围内的搜索目标)终于将实体的类别告诉我了。
——一个窃皮者,很强壮,正在快速移动当中。
在距离它不远的地方,还有五男两女正在沿着漆黑的甬道狂奔。
他们的位置在我的探测区域边缘,以至于这几个信号在我的显示仪上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