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山羊的象征意涵:赎罪日里,两只山羊的存在别具深意。一只被挑选出来,为耶和华献作赎罪祭,以自身的牺牲换取罪的赦免;另一只则作为“代罪羔羊”,被放逐到旷野。这两只山羊,分别象征着罪的赦免与彻底除去,它们共同构成了赎罪仪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这些看似繁琐复杂的仪式,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神学内涵,它们清晰地揭示了罪的严重性以及赎罪的迫切必要性。同时,也如同在黑暗中闪烁的星光,预示着基督即将到来的最终救赎工作。
二、基督:最终赎罪者的卓越担当
步入新约时代,耶稣基督作为最终赎罪祭的伟大形象愈发清晰、鲜明。《希伯来书》更是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洞察,对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将《利未记》中的赎罪仪式与基督的救赎工作进行对比,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基督如何超越了一切旧有仪式,成为更为伟大、更为完美的赎罪者。
完美无瑕的祭物:在《利未记》的赎罪仪式里,对献祭的动物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是“没有残疾”的(参《利未记》4:3 ;《利未记》22:21 )。这一要求背后的深意,是象征献祭的祭物需具备完美的特质,代表着毫无瑕疵的生命。而耶稣基督,作为为世人赎罪的羔羊,同样具备这样的完美品质。正如《彼得前书》1:19 所描述的,祂“没有瑕疵、没有玷污”。并且,基督在尘世的一生,始终保持着无罪的状态(参《希伯来书》4:15 ),这使得祂能够成为毫无缺陷、完全合格的祭物,为全人类的罪献上最完美的救赎。
一次性的永恒献祭:《利未记》中的赎罪仪式,受限于其时代的局限性,需要每年在赎罪日进行重复献祭。这是因为动物的血,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遮盖罪,但却无法从根本上彻底除去罪(参《希伯来书》10:1 - 4 )。然而,基督的献祭却截然不同,祂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宝血为代价,一次性地完成了救赎的伟大使命。这一献祭,完美地满足了上帝公义的严苛要求,使得罪得以被彻底赦免。诚如《希伯来书》10:12 所宣告的:“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这表明基督的救赎工作具有永恒性、一次性,无需也不会再有重复。
罪恶的担当与代替:在赎罪仪式中,将手按在祭牲头上这一动作,是罪转移的关键象征,意味着祭牲将代替献祭者承受罪的刑罚。而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身体,亲身担当了世人的罪。《约翰福音》1:29 中,施洗约翰看到耶稣时,大声宣告:“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以赛亚书》53:5 - 6 也早早预言了基督的代赎之功:“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祂身上。”基督的代赎,并非简单的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地背负了全人类的罪,承担了罪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