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出现,现场都会响起一阵阵议论声,球迷们、记者们、专家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惊讶和不解。
“洛杉矶快船队选择了——丹尼·格兰杰!”
当斯特恩念出这个名字时,王宇航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通过电视直播关注着选秀大会的进展。
“果然……”王宇航喃喃自语,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复杂的表情。
他知道,快船队也需要一位像格兰杰这样的锋线球员,来提升球队的实力。
选秀大会继续进行,一个个年轻球员,怀揣着梦想和希望,走上了舞台,与斯特恩握手,合影留念。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激动,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内特·罗宾逊去了太阳?这小个子,还真适合菲尼克斯的跑轰体系。”
“蒙塔·埃利斯去了超音速?西雅图人这是要彻底重建了?”
“大卫·李去了火箭?休斯顿人要打造‘姚麦组合’的内线搭档?”
……
王宇航一边看着选秀直播,一边在心里默默地分析着各支球队的选择。
他发现,今年的选秀大会,与自己记忆中的那一届,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蝴蝶效应”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NBA的历史,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走向了一个未知的方向。
“这样也好,”王宇航心想,“更有挑战性,也更有趣。”
选秀大会结束后,各大媒体迅速发布了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
“2005年NBA选秀大会落幕:博古特当选状元,保罗、德隆紧随其后!”
“几家欢喜几家愁:盘点选秀大会上的赢家和输家!”
“选秀小年?不!这是一届充满潜力的新秀!”
“‘魔球’余波未平,NBA格局再生变数!”
……
ESPN的专家们,对各支球队的选秀结果进行了点评和打分。
“雄鹿队:A+。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内线核心,博古特将成为他们的建队基石。”
“黄蜂队:A。保罗是一位出色的控球后卫,他将成为黄蜂队的未来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