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与狂欢似乎只属于夏洛特。在底特律,在奥本山宫殿那略显陈旧却充满威严的训练馆里,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弥漫着汗水蒸发后的咸湿气息和一种无声的、几乎要压垮人的紧张感。不同于赢得系列赛后的短暂放松,这里只有篮球撞击地板的沉闷声响、球员们沉重的呼吸、球鞋摩擦地板发出的刺耳噪音,以及教练组简洁到近乎冷酷的指令。
球员们脸上没有笑容,甚至没有多余的交谈。训练的强度和专注度,达到了一个新的峰值。
镜头扫过,昌西·比卢普斯那张永远冷静得如同冰封湖面的脸上,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模拟对手的跑位;理查德·汉密尔顿如同上满发条的永动机,不知疲倦地沿着底线穿梭、反跑、接球、出手,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泰肖恩·普林斯则像一道挥之不去的幽蓝色影子,用他那双不可思议的长臂,不断模拟着对山猫外线核心的窒息式缠绕。这不是一支刚刚经历过大战的疲惫之师,而是一台被重新校准、即将进入最高运转模式的战争机器。他们是卫冕东部冠军,他们经历过总决赛的血与火,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何在关键时刻将自己调整到最冷酷、最高效的状态。
训练场的一角,聚光灯仿佛格外偏爱那个身穿3号蓝色训练背心的身影——本·华莱士。此刻的他,正进行着一组强度惊人的折返跑和横向滑步训练,这与他平日里更侧重卧推、深蹲等纯粹力量展示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汗水如同小溪般从他黝黑的额头滚落,浸透了胸前的“DETROIT”字样,肌肉贲张的胸膛如同风箱般剧烈起伏。他眼神坚毅,每一次触碰边线、每一次急停转身,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仿佛不是在与空气赛跑,而是在与一个无形的、速度远超自己的对手进行着殊死搏斗。
他的脑海深处,不受控制地闪回着常规赛对阵山猫时的某些片段——布拉德·米勒站在三分线外,轻松地将他庞大的身躯完全吸引出禁区,然后一个精准的高吊传球,看着杰拉德·华莱士或者伊戈达拉如同鬼魅般空切得分;鲍里斯·迪奥在高位持球,利用速度一步过掉自己,然后轻松写意地完成中投或者分球给底角空位的射手……那种作为内线最后屏障,却一次次鞭长莫及、眼睁睁看着防线被撕裂的无力感,如同针刺般扎在他的心头。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面对山猫这种将空间利用到极致的“五外”体系,自己引以为傲的吨位和篮下绝对力量,反而可能成为被针对的弱点,成为拖累球队防守轮转的那个“锚”。
胜利!冠军!为了这两个沉甸甸的词语,他,本·华莱士,四届最佳防守球员,活塞队的灵魂与铁血象征,必须做出改变,必须做出牺牲!哪怕这意味着要忍受减重带来的对抗能力些微下降,意味着要进行更多枯燥乏味、消耗巨大的敏捷性训练,意味着要放弃一部分篮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绝对统治力。他必须更快!更灵活!覆盖更大的防守面积!这是为了球队能更好地限制山猫的挡拆和突破分球,是为了最终的胜利,他必须完成的自我淬炼与进化!
训练馆场边,主教练菲利普·桑德斯正拿着一份打印出来的身体数据报告,与球队资深的体能与力量教练迈克·阿布德努尔低声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