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们仍然担心警方对中村父女的包围行为是否会触怒这位歹徒,让年轻警官深陷窘境。”
“歹徒名叫中村拓真,有一名12岁的女儿。根据警方透露,对方杀人的动机与救治自己的女儿相关。我们不得不将案件背后的人锁定在医生或者能为父女俩提供便捷救治途径的人当中。……”
被包围的小屋内,源见春坐在沙发中央。
那开着的电视不时次次啦啦的发出声响,但记者的言语却仍然清晰入耳。
那名记者永远不会意识到他看似对源见春的保护发言,事实上在另一层面激怒了中村拓真——他们在找背后的凶手,而一旦找到,中村美英被治愈的希望也会彻底粉碎。
“怎么办?怎么办?”中村拓真抱过颤抖的女儿。那双被太阳晒得黢黑的手就扶着女儿的脑袋,抚摸着她柔软的头发,
可父女两人的颤抖让他们像秋后的蝉,看起来很快就快僵直死亡,然后从树上坠落。
源见春轻轻叹气。纤长的手指拂过额间的碎发。
“你在这里待着并没有意义。困在监狱里的囚徒如果不想着出头,便只有等死而已。”
源见春出声,他并不想给中村拓真提建议。
但事情似乎已经发展到了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一步。
舆论,又是舆论的介入。
记者的报道有失偏颇。第一,夸大了情况的危急性,让民众们注意到一位因公负伤的警察正在处于危险。第二,转嫁了矛盾。将矛头全部对准了中村拓真背后的指使者而隐去了中村拓真的杀戮行为。
这样的报道导致的后果显而易见,它会使人们同情中村拓真,同情中村美英。然后将他的行为解释为被逼无奈的选择。加上源见春这个筹码,群众会逼迫警察们给中村拓真让路。
于是事情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源见春并不想拯救人们的观念,他并觉得自己完全正确。可是既然他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他便不会想让自己讨厌的结局出现。
所以……在群情激愤前,他得让中村拓真自己行动起来。
死一般的寂静中,只有枪械因为警察们长久抬手微微的颤动而发出的细微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