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早已经架空王威,王威在太原没兵没权,就是一个闲人。
即便如此也不能大意,万一杨广给王威诛杀李川的密旨呢?
李靖还是很谨慎。
李川当然明白此道理,对李靖轻轻点头。
他早在榆次时就听殷峤说过此事,早派刘政会去追查了,估计很快会有结果。
当然,也不用担心。
出入都有侍卫,城中都是他的兵马,十来个人他也不放在眼中,应该问题不大。
他又不是愚忠之人,不会因为一张圣旨就束手待擒。
于是,李川安排刘政会密切关注王威和高君雅后,开始安排留守府人员。
李靖为长史,处理日常大小事务。
房玄龄为司马,负责军中事务和为李川筹谋划策。
殷峤为户曹参军,协助李靖管理太原行政事务。
刘政会为兵曹参军,负责打听情报,和协助房玄龄管理军务。
长孙无忌为记室参军,暂时留在李川身边掌管文书、出谋划策。
李川让李靖整理成文书,上奏朝廷,同时公布出去,先斩后奏。
李靖想不到李川竟然这么看重他,将他任命为长史。
说起来,他之前的理想可是当大隋的名将,掌管大军,横扫一切贼寇和外敌。
想到杨广竟然在危急关头逃走,他对朝廷很失望。
既然李川如此信任,那就跟随李川一起创造一个新王朝吧。
当不了大隋的名将,就当大梁的名将。
他已经知道李川被朝廷封为梁国公了。
不过想了想,“梁”作为国号不够威风。
要不叫“晋”?
想到“晋”,他不由想起司马家的“晋”,顿时觉得很厌恶。
还是叫“唐”吧。
太原本来就是古唐国。
当不了大隋名将,就当大唐名将吧。
李川不知道李靖已经连国号都想好了,他见已经安排好留守府,开始思考着如何整军。
在古代,考验一个将领的能力,很重要一点是“选锋”。
所谓“选锋”,是将军中勇烈之士挑选出来,组建精锐部队。
因为人聚在一起是会相互感染的,这些猛人聚在一起,会爆发强大的战斗力。
李川当然明白这点。
之前在马邑时,和李世民聊过此事,李世民还说他想组建一支几千人的精锐部队,连名字都想好了,叫玄甲军。
想到这里,李川都有些想念李世民。
不知道他到了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