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最后一只河蚌被清理干净,都没有发现珍珠。
打水把鹅卵石小路冲洗干净,才穿着草鞋回到了山洞里。
草鞋还湿着,放在平台上的阴凉处阴干。
林青换了一双新的草凉拖,把河蚌里多余的水份控干。
炉板上的锅碗都挪开,把河蚌放在炉板上烘烤。
河蚌壳烤到发脆,再用刮刀把河蚌表面的黑灰色都刮掉。
放在了碾台上,慢慢的碾碎成粉。
林青没有称,只能把凭借着直觉,倒入适量的澄清的草木灰溶液。
觉得有些不够,又加了一些。
充分搅拌均匀后,先放在一边沉淀着。
把冬天的储存的一小罐羊油取出来,放在炉板上溶解。
她做酵素是老手了,但是做皂还是头一回。
之前也了解过一些相关的信息,觉得太麻烦就没有做了。
而且酵素多方便,放了果皮之后,气温还很清新。
地板用酵素溶液拖地,时不时的倒入也一些在下水道口,不容易滋生小虫子的。
沉淀后的蚌壳粉和草木灰溶液,取上层的澄清液,多过滤几次。
有大半个陶盆。
林青想着只放一半羊油的,看着溶液不少,就把一小罐全部倒进去了。
接下来就是缓慢的搅拌的过程了。
为了加快速度,林青用的六根筷子,提前用绳子绑好,按一个方向不停的搅拌。
水碱溶液遇油就开始变的浓稠 。
到最后,林青完全是凭借一股子劲在坚持。
等到变得很粘稠的时候,才停了手。
用的模具有两种,之前做红糖的模具,还有几个提前准备好的大竹筒。
竹刀把皂液刮进竹匾里。
在慢慢的晃动下用竹刀刮平。
两个板子都满了。
其余的倒了三个竹筒。
林青把这些小心的放在储藏室的通风口。
摆在晾台上风干。
重新返回了鹅卵石池子边。
这次的鱼获也不少,桶里有十几条白皮鱼,还有一条像鲤鱼模样的鱼。
鱼头小身子大,脊背是青黑色的,鳞片泛着淡淡的金色。
鱼鳞很大片,很少,刮几下就干净了。
体型是白皮鱼的两倍宽,很像她之前关注的一个阿婆主常做的鱼。
因为只有三道鳞片而得名的三道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