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眼中的关切多了些,似乎是真的在为李承泽考虑打算。
李承泽没有抬头,也没争辩他母亲说的是对是错,而是问,“母亲,先前民间传出有关阿杨的舆情,是您做的么?”
“..........”太后见李承泽如此轻而易举的将此事问出,连她自己也不免愣了愣。
那时民间甚至愈演到要为「神女」塑金身,而这一切,竟真的是她派人做的。
东窗事发,太后只得承认:“同为女子,哀家欣赏她的才能,一时不察便说了出去。”
她话虽如此,实则不然。
太后猜测,有如此才能之人,绝对不仅仅甘心做个寻常宫妃。
只怕将来,是会要推了自己子嗣上位篡权也有可能。
所以即便太后对她真有几分喜爱,也不耽误想法子打压她。
事到如今,一切的一切都比不上她的儿子。
比不上这来之不易的皇位。
更比不上......算了,不提也罢。
既已成了天子,那便该将所有会威胁到皇位的不安因素都统统肃清。
身在天家,不得不防,若臣子起乱,想必他们可不会对旧皇手下留情。
“承泽,无论如何,母亲都是为了你,为了你的将来,为了这大庆的江山。”太后忧愁的眼神落在他身上。
所以太后会找人在民间传陶镜杨是「仙人转世」,将身份传的神乎其神,
如此威名远扬,日后若在后宫起乱,总有法子让她从「神女」变为「妖女」。
只是在太后的口中,这话又变了味道,“若陶镜杨能一生安分守己,那这「神女」的名头便可保她一生荣华。”
话虽没错,只是名气是把双刃剑,既能将人捧上神坛,也能让其坠入地狱。
“承泽,她有如此成就,不该不被世人所知晓,哀家...也是好意。”太后说着冠冕堂皇的话,又道,
“事已至此,不如就如哀家刚才所说,为其建个庙宇如何?”
不入后宫、不见朝堂,只要李承泽同意,那即便她有再大的能耐,也再无可能翻得出来什么浪花。
这样的做法也没亏待了她,有皇家亲自将其捧上高楼,那必定是今生今世都是锦衣玉食、荣华富贵。
也算是报答了她辅佐君王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