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网游小说>大唐凌烟志> 第95章 王世充口惠而实不至遭背叛,怒斩隋朝旧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王世充口惠而实不至遭背叛,怒斩隋朝旧吏(2 / 2)

杜淹在贞观二年(628年)病逝,唐太宗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谥号为襄。他的家族成员包括儿子杜敬同,官至鸿胪少卿,袭爵,以及孙子杜从则,曾任蒲州刺史。

戴胄(573年-633年),字玄胤,是唐朝初期的政治家、司法官员,以其坚持法治原则和维护政治稳定的卓越表现而闻名。他出身于谯郡戴氏,早年在隋朝为官,曾效力于王世充,归唐后为秦王府士曹参军。唐太宗继位后,戴胄被擢升为大理少卿,后改任尚书左丞,最终成为宰相。

戴胄年轻时钻研律法,以明经入仕,授吏部云骑尉,迁弘农宫副监。隋炀帝大业末年,入朝为门下省录事,受到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的赏识。618年,隋炀帝遇害后,戴胄被王世充任命为给事郎。不久,王世充欲篡位,戴胄多次进谏未果,被贬为郑州长史。621年,秦王李世民攻取虎牢关,俘获戴胄,任命他为秦王府士曹参军。

唐太宗即位后,戴胄被拜为兵部郎中,封武昌县郎。627年,任大理少卿,后因清廉正直被任命为尚书左丞。戴胄在尚书省政务处理中表现出色,被誉为“唐朝开国以来最称职的尚书左丞”。629年,戴胄升任民部尚书,兼任检校太子左庶子。杜如晦去世后,戴胄代理吏部尚书,后参与朝政,成为宰相。

戴胄在担任大理少卿期间,坚持依法断案,敢于犯颜直谏,纠正太宗的量刑过失,推动了唐初法治的完善。他在处理政治关系时表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能够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戴胄的政治生涯和法治精神对唐朝乃至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大唐好法官”,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公元633年,戴胄病逝,唐太宗罢朝三日,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道国公,赐谥号为忠。

正月初,隋朝将军王隆率领屯卫将军张镇周、都水少监苏世长等率领山南的军队刚刚到达东都。

隋将王隆我们在前文曾经介绍过,公元617年9月,隋炀帝杨广便派他率领邛崃(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以及黄州(今湖北省麻城市)的蛮族军队一同出征支援东都洛阳,哪知他竟经过了近一年半的时间才赶到洛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