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北方突厥对中原虎视眈眈,河南地区作为中原门户,首当其冲。张善相所部若独立割据,不仅难以抵御突厥的侵扰,还可能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牺牲品。投靠唐朝,可以获得更强的军事保护,从而在乱世中保全自身。
从个人利益角度来看,张善相作为李密旧部,若继续独立割据,可能面临被其他势力吞并的风险。投靠唐朝,不仅可以保全自身实力,还能在唐朝的统一进程中谋得一席之地,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此外,唐朝在建立初期,对各地割据势力采取招抚政策,给予投靠者较高的待遇。张善相选择投唐,可能是受到唐朝优待政策的吸引,希望通过归顺获得更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隋末乱世中,百姓渴望统一与安定。张善相作为一方势力首领,可能也意识到天下统一的趋势不可逆转。选择投靠唐朝,既顺应了历史潮流,也能为自己赢得更好的名声,从而在未来的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张善相归唐之举,既让他的个人命运迎来转机,又对唐朝的统一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
张善相归顺唐朝后,皇帝李渊任命他继续在伊州(汝州)担任总管。唐初的总管职务主要是指行军大总管,这是唐朝时期在战争状态下设立的一种临时性官职,负责统帅参战军队。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方面军司令、大军区司令或战区司令。
行军大总管是唐初任命较为频繁的一个官职,唐高祖李渊退位后,多为贞观年间李世民任命,其下还有行军总管。比如贞观九年,李靖被任命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李道彦和高甑生的各道行军总管攻打土谷浑。
此外,唐初的地方行政机构中也设有总管,如都督府的都督,但其职权和行军大总管不同,主要负责地方的军事事务。随着历史的发展,行军大总管这一官职逐渐被节度使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