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网游小说>大唐凌烟志> 第153章 李纲辞官,彰显“士者如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3章 李纲辞官,彰显“士者如琴”(2 / 2)

李世民凭借赫赫战功获封天策上将,获准开府置官属,形成了与东宫并立的权力中心。秦王府不仅网罗了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还聚集了尉迟敬德、秦叔宝等百战名将,成为朝中最具实力的政治军事集团。

与此同时,太子李建成也不甘示弱,一方面私募长安恶少及突厥降兵组成"长林军",另一方面联合齐王李元吉扩充武力,形成三方军事对峙的局面。李世民则通过陕东道大行台掌握东部军政大权,进一步威胁太子的监国地位。

太子李建成组建的私兵武装"长林军"的命名,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政治寓意。这一名称的由来,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 从历史传统来看,"长林"之名可追溯至汉代太子卫队制度。《汉书》明确记载汉太子宫设有"长林门",其护卫士兵被称为"长林士"。李建成沿用这一古称,既彰显了其作为储君的正统地位,又暗含继承汉制的政治象征意义,以此强化自身的合法性。

就地理环境而言,唐太子东宫位于长安城东北隅,其北门外的禁苑中确实存在名为"长林门"的建筑群。据《长安志》记载,此处"林木深茂",而太子私兵多在此操练驻扎,因此以地理特征命名也顺理成章。这种命名方式既符合实际,又赋予了这支武装特殊的地缘标识。

从字义上分析,"长林"二字颇具深意。"长"字喻示太子作为储君的未来统治地位,而"林"字则暗含"聚木成林"的军事集结之意。李建成借此名目,将分散招募的两千余名亡命之徒和突厥降兵整合为一支建制武装,既体现了规模,又暗示了组织性。

在政治隐喻层面,"长林军"的命名与秦王府的"天策府"形成鲜明对比。与后者强调"奉天策略"的进取精神不同,"长林军"更突出"根基深固"的守成理念,刻意区别于秦王集团的军事风格,以此突显太子作为守业者的正统地位。这种命名策略反映了李建成集团独特的政治诉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