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颔首道:"杨庆若真心归附,自当开城避战;若存二心..."秦王以剑鞘截断烛芯,厉声道:“斩!”
不久,帐外马蹄声疾去,雪夜重归死寂。次日清晨管州城外。杨庆亲信于城堞望见唐军玄甲,随即向领军大将李世积说道:"请将军依约单骑入城!"
李世积按剑朗笑道:"本将奉秦王令,特来接管城防。杨公若诚,何不亲开城门?"
僵持半刻,永通门缓缓开启,城内守军皆退避百步,李世积对副将下令道:"你率两千人驻守城外,本将带三百锐卒入城。"接着压低声音道:"若闻鼓声,即刻强攻!"
唐军入城后直奔粮仓,见粟米满廒、武库齐整,方对杨庆使者颔首称赞,李世积立即命人登城换旗,对身旁亲卫说道:"乘快马速禀秦王,管州已定!"
李世民派李世积接管管州时,杨庆欲携郑室妻子同降遭拒,妻言:"若至长安,不过一奴婢耳,愿留洛阳",后自尽身亡。此事反映出当时降臣家眷的普遍困境。
杨庆正式降唐后,受封上柱国、郇国公。唐朝对其功过既往不咎,主要考虑到其献城之功及宗室身份的政治价值。杨庆于贞观元年(627年)病逝,具体事迹不详。2012年陕西考古研究院在礼泉县昭陵陪葬墓区发掘唐墓时,出土《大唐故郇国公杨府君墓志铭》(编号2012QLM1),墓主身份经考证为杨庆,但未载其重大事迹。
杨庆一生三易其姓,《新唐书》评其"首鼠两端",但此系隋唐之际中小士族的典型生存策略。杨庆虽为隋宗室,却未参与杨侗复辟活动,可见其务实取向。史籍未载其具体战功,管州献降实属政治投机而非军事胜利。
当年,李世积的三千精锐如利刃切入郑国防线,接管城防时铁甲铿锵之声惊飞栖鸟,这场蓄谋已久的归降,终让唐军在黄河以南楔入关键据点。
隋唐管州治所位于今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辖区涵盖郑州市区及中牟、新郑等地。该地在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初置管州,大业二年(606年)改郑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管州,贞观七年(633年)再改郑州。
管州(今郑州)位于洛阳东偏北方向,按唐代官道计算,两地相距约280里(折合今130公里),地处汴水与黄河交汇处,控制洛阳通往山东的陆路咽喉。作为洛阳东部屏障,管州掌控三大要冲,汴水漕运是洛阳粮道命脉,虎牢关东出通道是北渡黄河至河阳桥的捷径,王世充令杨庆驻守此地,实为洛阳防御体系的东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