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网游小说>大唐凌烟志> 第252章 郑使王琬访洺州乞师求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2章 郑使王琬访洺州乞师求援(2 / 2)

长孙安世将青瓷药盏推至君前,顿时氤氲苦味弥散出来,道:“陛下可知汉高祖伪游云梦?这窦建德自诩效法光武,最重"天命"二字。此次出使河北洺州,还是让代王殿下乘炀帝狮子骢,披大业七年征辽明光铠,要让河北军民亲眼得见大隋余晖犹在!”

王世充上前一步,突然抓住王琬手腕,暗声道:“记住,过汜水时让突厥奴吹筚篥,当年杨广三征高丽,窦建德就是靠着给大军运粮发迹的!”接着他转向长孙安世,眼神骤冷,言道:“若事不济,你知道该怎么处理那封求援信。”

长孙安世出身北朝勋贵世家,其家族为北魏拓跋氏宗室分支,孝文帝改革后以"长孙"为姓。祖父长孙澄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姑母乃隋文帝杨坚族弟杨瓒之妻,这种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使其自幼浸淫于关陇贵族政治网络。

开皇末年,长孙安世凭借家族荫庇入太学,与房玄龄、杜如晦等未来唐初名臣同窗,却因沉迷谶纬术数渐入歧途。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征辽东时,长孙安世以兵部主事身份督运粮草,在涿郡亲历杨玄感叛乱,这段经历催生其"乱世当用奇谋"的处世哲学。

王世充据洛阳后,长孙安世审时度势投效郑政权,因其精通河北地理水文,武德二年(619年)被擢为鸿胪少卿,专司与窦建德的外交斡旋。史载其"身长七尺,美须髯,善占候",常持隋宫流出的青铜式盘推演天象,在郑夏结盟过程中屡献毒计,曾建议将虎牢关外二十里隋代粮窖图纸赠予窦建德,实则暗标唐军布防虚实;又献"伪作隋裔"之策,教王琬穿戴隋炀帝征辽时的紫金锁子甲以惑河北军民。虎牢关兵败后,长孙安世被唐军俘获,李世民惜其才欲加招揽,却遭其当庭讥讽:"秦王岂不闻郦生说齐故事?"竟趁守备松懈时吞金自尽。

王琬与长孙安世自洛阳北上的路线选择,深刻体现了隋末军事地理的微妙格局。当时唐军虽已完成对洛阳城的陆路合围,但秦王李世民为集中兵力围攻宫城,对洛阳以东至虎牢关地带的控制存在战略间隙。二人使团趁腊月河洛大雾频发之机,沿洛水东岸潜行,昼伏夜出绕过唐军设在偃师县的前哨站。其队伍伪装成运炭商队,将金玉宝货藏入柳条筐内,上覆洛阳南市购得的巩县黑石炭,此举既符合冬季燃料运输的常例,又以炭灰掩盖了车辙深度,成功躲避唐军的盘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