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网游小说>大唐凌烟志> 第264章 李靖李药师献“取萧铣十策”立威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4章 李靖李药师献“取萧铣十策”立威名(2 / 2)

因此,当时李孝恭与李靖肩负的任务非常明确且重大,他们需要为消灭割据荆楚的萧铣政权进行全面的战争准备。李靖首先向身为宗室重臣的上司李孝恭献上了精心筹划的“取萧铣十策”,尽管“取萧铣十策”原文未完整流传于正史,但通过《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对李靖平定萧铣战役全过程及其军事思想的详细记载,笔者经过分析,大概可以还原出这十条计策的核心内容与战略精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套环环相扣、攻心伐谋的灭梁方略:

第一策:先固根本,稳控巴蜀。 首要之策是确保作为进攻出发地的巴蜀地区绝对稳定。李靖建议李孝恭以怀柔与威慑并施之策,征召当地部族酋长子弟入幕府任职,“量才授任”以示恩宠,实则作为人质,彻底消除后方潜在叛乱风险,保障兵源、粮秣供应无虞。

第二策:大造舟舰,精练水师。 鉴于萧铣拥有强大水军且控制长江天险,李靖力主在夔州(原信州)大规模建造适应三峡航行的各类战船,并严格训练士卒水战技能。这是克服地理障碍、掌握长江控制权的物质基础,没有一支强大的舰队,一切进攻计划皆为空谈。

第三策:择机而动,乘懈而击。 李靖精准预判萧铣政权的内部危机。他主张等待最佳战机——利用萧铣为防将领割据而“罢兵营农”导致江陵空虚的致命失误,以及长江秋汛(水势利于顺流东下)的有利天时,突然发起进攻。此策强调以静制动,一击必杀。

第四策:集中精锐,速战速决。 针对唐军劳师远征、后勤压力巨大的现实,李靖提出必须集中最精锐的兵力,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捣核心,避免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强调初战即决战,力求在最短时间内瘫痪萧铣的中枢。

第五策:出其不意,三峡奇袭。这是十策中最具胆略的战术核心。李靖力排众议,坚持在萧铣认为三峡水险、唐军绝不可能在汛期冒险的认知盲区,亲率轻锐舰队趁江水暴涨之机,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之势,强行突破瞿塘峡等天险,打乱萧铣的沿江防御部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