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快出货速度,在丈母娘和老丈人的协助下,又雇了二十多个工人专门包装,另外还有客服十几人,两班倒的回复客户咨询。
就这样一天忙下来,有时候还会押单子,主要是合作的扒鸡厂家,没有那么大的生产能力了。
小舅子赵昌隆一合计,干脆利索的找到扒鸡厂老板,提出了入股的要求。
扒鸡厂老板一听,心里一万个乐意。现在扒鸡销量萎缩的厉害,很多厂子倒闭,他也是靠着点老客户,勉强维持着。
自从两家合作后,他这个小厂子或者叫小作坊,也跟着水涨船高。
原本一家子人加上三四个亲戚,一天下生产个千把斤的鲜扒鸡,就算顶天了。
主要供给各饭馆酒楼和批发市场的商贩,还有一些零散的个体户。
自从赵老板主动找上门,厂子的销量跟着直线上升。
第一个星期,每天平均三四百斤,第二个星期,每天七八百斤,到了第三个星期,每天的需求上升到了千把斤。
作坊主贾茂财,不得不和家人亲戚们加班加点的干,才能勉强满足赵老板每天的需求。
到最后,更是直接停了饭馆酒楼和批发市场的供应,专门给赵老板做代工,因为赵老板每次都是现款现货,从不拖拉。
在如今欠款是大爷的年代,这一点尤为难得!
“贾老板,考虑的怎样了?”,老丈人赵义博一马当先进了门,后面跟着好大儿赵昌隆。
虽然整个店铺都是赵昌隆在运作,但他年龄太小,大家担心他压不住场子,所以明面上的事情还是由赵义博来处理,不过最终拍板的还是赵昌隆。
“考虑好了,考虑好了”,贾老板笑呵呵的回道,“我们全家一致同意咱们两家合作扩大厂子”。
“行,好,贾老板有魄力”,赵义博言语上抬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咱们先小人后君子,先签合同,后拿钱”
“没问题,理当如此”,贾老板点点头。
双方很快签了合同,赵义博当场把钱付给了贾老板,整整三十万块。
新厂子还是叫原名,不过赵义博占了51%的股份,贾家占了45%,还有4%的股份给了那两家帮忙的亲戚,算是给他们一个福利。
贾老板和赵义博一商量,决定年前不做大的动作,目前还是以增加锅的数量和培训工人为主,等年后销售旺季过去了,再进一步扩大车间和设备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