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一看战报,月即别人的骚扰部队,居然是被中原来的新移民打败的。他对此非常感兴趣,战报上说新来的农民们用农具连枷打退的敌人。
在这里提一下,其实人们说的庄稼把式也是一个武术流派。主要是农民从种地用的农具例如锄头,草叉子,镰刀,连枷,扁担等等……发展出来对敌的一种技法。说起来搞笑,但是杀伤力一点都不俗。连枷又被叫做盘龙棍,河南,河北地区又叫做哨子棍。是北方农民用来给麦子或者是豆子脱粒的农具。打麦子需要一定的技巧,需要水平的拍打麦子,早在春秋时期就作为守城用的武器。
这种器械改良一下,便可以作为兵器使用。其实在明代军队中很常见,主要用来对付长枪兵和草原骑兵颇有奇效,在边军骑兵还装备有一种短柄链枷棍。后来传入琉球地区,当地武术家为了携带方便,改为两根一样长的短棍,这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双截棍。
中亚的游牧民族从来没见过这些东西,当这些骑兵下马攀爬围墙时。还没等他们露头,就被农民们给一棍子敲晕了。他们一瞧这帮人这么容易对付,然后坞堡大门就被打开了。大群农民挥舞着连枷一拥而上,月即别人连逃都不容易,许多骑在马上的也跑不了。虽然被当场打死的不少,但是被活捉的人就更多了。
刘远忍不住笑出声来,劳动人民的智慧呀!心疼这些入侵者两秒钟。然后写了一封手令,让传令兵发往安西城。让此次西征的部队提前进入战备状态,还有此次配合的大明边军也做好战斗准备。待他回去之后,即刻出发!
此次作战主要目的是打通大明与波斯的连接,重新恢复丝绸之路畅通。也是大明帝国在中亚地区显露实力的时刻,所以出征的不仅是安西铁军。所以弘治皇帝还下令,从各地边军中抽调部分精锐,组成了一支6000人的部队。由嘉峪关守将芮宁担任主帅,配合安西铁军作战。这些部队已在半个月前陆陆续续抵达,此时在安西城外驻扎。
芮宁最近的日子过得还不错,自从安西都护府崛起。作为大明西部边陲的嘉峪关,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防御意义。前几年还有监视安西军动向的任务,但是随着刘远入京面圣以后,朝廷已经下旨削减嘉峪关驻军了。
他这个嘉峪关游击将军,得到了新的任命。接管边军抽调的士兵组建‘扬武军’,品序定为从三品,绶怀远将军。芮宁很早就来到安西城(瓜州),在这里对士兵进行重新的编组。
经过八年的经营,安西城常年人口保持在三十万上下,已经不逊内地的大城。这也是安西都护府刻意安排的,保证人口较为均匀分布在六十八个城市当中。这样迁徙来的汉人移民,在各个城池中保持较高的比例。只有部分枢纽和中心城市才保持较大的规模,比如轮台(乌鲁木齐),伊州(哈密),敦煌,龟兹,于阗(和田),鄯善,焉耆,伊宁,若羌,且末,疏勒(喀什),叶尔羌这些城市人口都超过十五万人。
这些年的军事改革,安西军又进行了新一步的进一步的拆分。城卫军由各城主负责,而且各个城市组建了警卫系统。编位群直接改美军边防军,归义军,安西铁军三部分。之前作为禁卫军的龙牙战士全部打算。编入各级任中高层指挥官。有一部分转为地方。担任地方主官。好歹都是有思想,有觉悟的。革命战士不用担心腐败和欺压百姓的事情。
边卫军负责边境地区的守卫和巡逻,定期进行轮换。总数约为七万人,以轻装弓骑兵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