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章 敲竹杠(1 / 2)

第八十一章 敲竹杠

“阿嚏!~阿嚏!~阿嚏!~”乌桑·伊瑟迈尔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他用手揉了揉鼻子。他突然有不太妙的感觉,好像被人惦记上了。

一旁的陪同鸿胪寺官员,上了一块丝帕。关切的问道:“正使可是身体有些不适?可需要我等安排大夫看看?”这人是鸿胪寺丞赵云卓,由于朝廷对波斯使节很重视,所以安排正五品的寺丞招待。当初蒙古西征带回来了大批西亚和中亚的人口,其中也有不少波斯后裔。鸿胪寺里还真有波斯语通译,一旁的通译把原话翻译过去。

乌桑·伊瑟迈尔欠身:“多谢赵大人关心!我没有事,咱们还是继续逛吧!那这个又是干什么用的?”他指着一个纸鸢问道。这几天来乌桑·伊瑟迈尔由鸿胪寺官员陪着在京城参观,让他们这些外邦之人感受天朝上国的富足。

乌桑·伊瑟迈尔惊讶的发现在京市的外城区,他居然看到了绿教的清真寺。经过通译介绍原来在京城一样旅居着不少回回人,他们大多是蒙元时期就在中原居住的。部分人甚至早在唐朝就已经迁居中原。这些人都居住在寺庙周围,但是他们的外貌已经与汉人并无差异。

这些人大多经商和从事医药行业,甚至已经被本土化了仅保留不吃豚肉的习俗。而且当地的官府对他们并没有任何歧视,只要崇尚儒学甚至可以参加科考,在朝廷中做官。在大明生活的回回人,遵守大明的法律。最令官府放心的是,他们从来不对外进行传教。他们的宗教是保守的只在自己人内部传播,就连婚娶也同样如此,至少在内地各大城市中是这样的。

乌桑·伊瑟迈尔一进门,就受到了欢迎。在礼拜寺里的毛拉们,老者的带领下接待了他们。当了解了老者便是此地的‘大阿洪’。相当于萨菲王国的‘玛伊目’,乃是地位尊崇的大学者,导师,他献上了自己崇高的礼节。他面前的这间大礼拜寺,寺庙的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式,但主体建筑的细节装饰采用了波斯建筑的阿拉伯风格。也是大明规模最为宏丽的清真寺,大殿必须坐西向东,入口就只能设在殿的后面。寺门以望月楼代替,楼前有木牌楼三间,隔街为照壁,以强调入口。

正统七年,寺庙进行过大规模扩建。成化十年,奉敕赐名“礼拜寺”。整体布局集中、严谨、对称。主要建筑有礼拜大殿、望月楼、宣礼楼、讲堂、碑亭、对亭和沐浴室等。邦克楼在礼拜殿的正前方,是一座歇山重檐方亭建筑。邦克楼是作礼拜前登楼向教民报告时间的,所以又叫宣礼楼或唤醒楼,它的前身是宋元年间修建的尊经阁。

这些阿洪们仍然掌握着波斯语,他们之间的交流完全不成问题。乌桑·伊瑟迈尔早年出身萨法维教团也是个博学多才的人,要不然也不会教导出伊斯玛仪这样的雄主。双方围绕着古兰经意,对于社会与各国局势进行了十分详尽的讨论。具体聊的什么?赵寺丞没听懂。反正下午乌桑·伊瑟迈尔在离开礼拜寺时,表示受益匪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