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不算胡买,孩子钓鱼也是为了贴补家用”。
总价六百七十文,掌柜的让了二十文,没想到林家的老幺成了富户,在各家走亲年礼最多十文八文的村子,这无疑是笔巨款。
李永生拿了小一点的银子递给掌柜的,掌柜的检查后用小秤称重,九钱半,找给了李永生三百文铜钱。
父亲扛着米拎着面,母亲提溜着油罐子,罐子还要给杂货铺送回来的,李永生提溜着十斤猪肉,小舒给哥哥拿着鱼线和鱼钩的包裹。
几人刚出门,杂货铺里炸锅了,基本都是熟人,全都和掌柜的打听这一家子的来历,当听到是林远山家小女儿一家后不淡定了,林家在村子里只能算贫下,十斤猪肉啊!地最多的富户都不敢这样吃。
“永生表弟”!
永生表哥”!
小舒妹妹”!
外公家住的靠山很近了,还没到地方,几个舅舅家的孩子围上来了,最大的是大舅家的两个哥哥,最小的是三舅家的小乖。
“来,一人五个铜板,帮忙拿东西”。
李永生给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发铜板,总共八个孩子,一人五个。
“永生表哥,不敢收,爹会打屁股的”。
李永生的猪肉被大舅家的表哥接过去了,用手摸了摸小乖的脑袋。
“表哥给的,三舅不敢打你,拿着”。
八个兄弟姐妹簇拥着一家子进了外公家门。
外公在院子里磕着烟袋锅子,见拿来了这么多年礼,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全会,青青,你们花那么多钱做啥”。
“爷爷,永生表弟一人给我们发了五个铜板”。
全家人都出来了,接物的接物,待客的待客,外婆拉着李永生和小舒打量,脸上布满了慈祥的笑容。
“爹,都是永生的主意,钱也是永生赚的,永生说了,你们帮衬了我家这么多年了,有了钱必须要回报的”。
外公顾不得女儿女婿了,他最疼这个小外孙,摸着李永生的胳膊上下检查。
“永生,病都好实落了吧”!
“外公放心吧!现在和小牛犊一样”。
“花这么多钱做啥,外公家里啥都有,走的时候带回去啊”!
“外公,这是外孙的一点心意,可不能带回去让人笑话”。
挨着熟络了一会,一家人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