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比,施蒂利亚的土法吹炼炉拥有最低300千克,最高可达900千克的惊人产量,产出率也有不低的39%,每个熔炉年产铁40-50吨,远超任何以往的旧式竖炉,且已经拥有了高炉炼铁的雏形。
在江天河的皇家工场搅入维也纳之前,维也纳已经有了冶炼工场38座,生铁厂12座,熟铁吹炼炉4座,钢铁冶炼炉18座,全部采用多瑙河的水力,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钢铁行业发展最迅猛的地域之一。
弗雷德里克对奥地利的“征服”为维也纳带来了更先进的施蒂利亚技术,经过皇家这三年的投资建设,江天河名下的皇家冶金工场建立起了8座新式吹炼炉,产量较老式吹炼炉提升了两倍以上。
事实证明,权力与资本果然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联合,拥有皇家信誉背书,政府全线开绿灯以及源源不断的资金池,连江天河这样从前毫无经商经验的雏鸟都能在维也纳打下半壁江山,怼得那些有钱没势的资深商人嗷嗷直叫。
但她并没有止步于此,毕竟她没有忘记自己建立冶金厂的初衷。
江天河紧张地等待着面前这座“49年制三号锻炉”的第一炉生铁。
这已经不是她的第一次实验,距离三座成型高炉搭建落成已有半年,这半年,她每日和几名资深铁匠守在炉旁,绞尽脑汁地尝试新的冶金法,却都以失败收场。
仅仅实验浪费的钢铁,已经足够她在维也纳城内建上十几栋带花园的独栋别墅。科研是件烧钱的工作,试图研发超越时代的技术更是如此。若非罗贝尔长期以权谋私,把军方武器订单白送给她的工场,加上皇帝本人依然在追加投资,单凭她的商业手段只怕早就被昂贵的科研工作拖破产了。
不久后,随着一股快要把空气烧灼的热气迸发而出,一炉铁水如约出炉。
和那些只能熔炼出软生铁的同行不同,江天河掌握了将铁熔化为铁水的技术。
她的父亲曾经无意中提及过工作中的小知识,冶金工厂提高炉温的方法大致有三种最简单:鼓风机吹氧,添加合金提温剂以及调整底吹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