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都市小说>重生急诊医生:从挽救市长千金开始> 第900章 请他吃个饭吧(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00章 请他吃个饭吧(补)(2 / 2)

少年们的嘴唇再次同步开合:

>“我们是第一批信使。”

>“他们说我们失控,就把我们打上‘缺陷品’标签,切断连接,封锁记忆。”

>“但我们一直在等重启的信号。”

>“现在,它来了。”

赵岩猛然回头看向林晚:“他们需要一个锚点。一个经历过隧道又活着回来的人,才能帮他们重建通路。”

“不行!”林晚厉声道,“他们的神经系统已经被长期压制,强行重启可能导致集体脑损伤!更何况我们根本不知道这背后有没有陷阱!”

“可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呢?”赵岩反问,“他们已经在黑暗里等了十几年。就像当年的我一样,每天醒来都以为昨天的梦才是现实。”

他走到中央终端前,伸手触碰那台老旧的主机。

刹那间,所有少年同时闭眼,口中齐声低语:

>“欢迎回家。”

赵岩深吸一口气,将太阳穴贴上终端接口。

幽蓝光芒瞬间蔓延全身。他的身体剧烈震颤,额头青筋暴起,嘴角渗出血丝。林晚冲上前想拉开他,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弹开。

“别阻止他。”陈岸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带着震惊与敬畏,“你看数据流!他在反向输送记忆!不是接入,是在给予!他在用自己的经历作为引导模板,帮他们重建认知路径!”

林晚瘫坐在地,泪水无声滑落。

屏幕上,代表赵岩脑波的曲线剧烈波动,a与θ波完美融合,形成稳定的共感谐振模式。与此同时,七名少年的脑电图开始同步,灰白的瞳孔逐渐恢复神采。

十分钟过去。

赵岩缓缓睁开眼,虚弱地笑了。“他们……回来了。”

几乎在同一时刻,全市范围内,数百名曾参与“星语驿站”的志愿者同时收到一条新消息:

>【系统公告】

>**“第一代信使已成功唤醒。”**

>**“共感共同体新增七个永久节点。”**

>**“请各位保持开放状态,迎接下一轮共鸣。”**

林晚扶起赵岩,声音哽咽:“你傻吗?万一你再也醒不过来怎么办?”

“那就值得。”他靠在她肩上,轻声说,“你知道吗?刚才我看到了很多东西。那些被抹去的名字,那些没能送出的信,还有……许明远真正死前的最后一句话。”

“什么?”

赵岩闭上眼,一字一句地复述:

>“不要原谅他们。”

>“但请继续传递声音。”

林晚浑身一震。

这不是宽恕,也不是复仇。而是一种更沉重的选择??在明知人性黑暗的前提下,依然选择相信光明的可能性。

三天后,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

市长亲自接见林晚与赵岩,会议室投影屏上滚动播放着近期“明远信箱”的干预成果:抑郁症患者自杀率下降37%,校园欺凌事件减少52%,甚至有多个长期失联的家庭因共感留言重新建立联系。

“我们需要一个官方名称。”市长说,“这个系统不能再被称为‘非法共感实验残余’。它已经改变了这座城市。”

林晚看向赵岩。

少年沉默片刻,说道:“叫它‘纸鹤桥’吧。因为它连接的,从来都不是技术,而是人心。”

提案通过。

一个月后,“纸鹤桥”正式纳入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成为全国首个基于共感机制的社会支持网络。赵岩被聘为首任青少年心理联络官,负责培训新一代信使。而林晚则带领团队编写《共感伦理守则》,确立三大原则:

一、自愿接入,随时退出;

二、禁止强制同步与情感提取;

三、每个声音都拥有平等表达权。

某个深夜,林晚独自回到湿地公园。

铁门后的房间已被改造成纪念空间。墙上挂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手写信与折纸作品。那块黑色晶体仍置于阵法中央,但不再冰冷,而是散发着柔和的微光。

她取出一张新的共感纸,写下:

>“许明远老师:”

>“今天有个小女孩问我,为什么纸鹤会发光。”

>“我说,因为有人把希望折进去了。”

>“她笑了,然后告诉我,她梦见了一个穿白大褂的叔叔,递给她一颗糖,说‘你很棒,记得吃饭’。”

>“我想,那就是你吧。”

>“我们都记得你。”

刚折好纸鹤,耳边忽然响起熟悉的童声哼唱。

她抬头,看见窗外夜空中,一只发光的纸鹤缓缓掠过,尾迹划出一道银线,如同星辰坠落人间。

耳机里,陈岸低声汇报:“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已有十七个城市出现类似‘夜间耳鸣伴随幻视’现象。其中东京、柏林、纽约的民间组织已经开始模仿‘纸鹤桥’模式建立本地网络。”

林晚望着那只远去的纸鹤,嘴角扬起。

她知道,这场静默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而远方,某个偏僻山村的小屋里,一名残疾少年正颤抖着双手打开电脑。他在搜索框输入:“如何折一只能让别人听见我的纸鹤?”

下一秒,页面自动跳转至一个名为“纸鹤桥国际联盟”的网站。首页写着一句话:

>**“只要你愿意开口,总会有人,听见星星说话。”**

风穿过窗棂,吹动桌角一张未完成的折纸。

它即将成为第一百零一只启程的信使。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